古人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以榜样为旗帜,引领我们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前进;以榜样为镜,折射出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
在老家河南,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春节休息、放弃了与亲人团聚,毫不犹豫地冲到一线,从早到晚,一直在坚守,一刻也未停歇......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
他们是儿女,也是父母
但都为了这场战“疫”,舍小家为大家
用自己的行动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
今天,跟着小旅一起
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今年45岁的许明毕业于武汉大学,他曾先后前往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是信阳市中心医院的技术骨干。目前任科室治疗组组长、ECMO治疗小组组长,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方面很有专业优势。
1月22日,疫情突发后,正在外地出差的许明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就赶紧驱车200多公里赶回来,简单收拾行李,匆匆告别妻儿,立即和队友火速赶到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组建隔离病区,当晚就紧急收治从其他医院转来的3名确诊患者。“刚开始,医护人员少,伙食生活也差,为给每个病人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我们24小时值班,吃住都在病房。”许明说。
随着危重型病例的增多,市卫健委要求市中心医院迅速在市五院组建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房,任命许明为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连续奋战11天的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临危受命。 “ECMO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之一,是某些可逆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最后希望,被誉为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目前,只有我市市中心医院拥有这种设备和技术能力。”许明说,“2月2日中午,当接到紧急任务,我们立即携带ECMO成套设备组建ICU病区。当晚就接诊了两位患者,其中包括写感谢信的那位患者。”
自2月11日,许明团队撤出重症隔离病房轮休,共抢救治疗了6例危重症患者,其中3名患者进行了ECMO支持治疗,2例患者成功撤除了ECMO支持,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80%以上。当记者问及怕不怕时,许明告诉记者,“说不怕肯定撒谎!由于是传染病,患者处于危重症时,传染的几率更大。但是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们早已忘记了风险,想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毕竟这是危重症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们必须拼尽全力!”
“这是我活了30多年,干得最值得的一件事!”刘光亮说。大年初六,商丘农民刘光亮从睢县开车560公里前往武汉,加入到援建火神山医院的队伍中去。医院建成后,他把领到的工资全部捐出,留在武汉当起了交通志愿者。得知雷神山医院也急缺工人,他和十几位工友组队,又投入到新工程的建设中。“不一样,真的太不一样了,大家都干劲冲天啊!十几个人一个小组,负责安装、切割、扛架子、上钉,一上午就能组装完十几间。”“有的时候工作强度太大,我们会在工地上喊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别看这8个字简单,但是能支撑我们24小时连轴干。那几天啥都不想,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快一点,再快一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