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系列-翻译教学改革(蒲红英团队)

2021-12-30 17:10:32

翻译教学团队实施方案

 翻译课程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和实际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具有翻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优化翻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翻译团队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式翻译“金课”,本团队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翻译团队,提升团队整体质量,并从几下几个方面拟对我院开设的翻译课程(主要指针对英语本科开设的《英汉互译》课)进行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一)教师树立新观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2018: 4)提出要“建设中国‘金课’”,因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比尔德(2005: 引言 1)曾写道:“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由观念支配,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错误的观念。”因此,翻译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更新观念。第一,课程建设新观念。传统的翻译课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翻译练习量严重不足。教师选取现成的例句,大量讲解解释翻译技巧,传授理论知识,其先设就是学生会在翻译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自己摸索和体悟翻译理论,提升翻译技能意识。此外,课程评价基本以期末考试为主,对过程因素和翻译能力提升过程重视不足,这些观念都应放弃。第二,教学目标新观念。陈宝生(2018)指出,本科教育要“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对于翻译课程而言,唯有足量的翻译练习才能确保学生体验翻译,体悟其中的每一种选择,在“翻译行动”中学习翻译。所以翻译改革应立足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翻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现自我发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这也符合“在行动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杜威)。第三,翻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课程整体结构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建设目标设计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还需要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内容、方法等。再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就翻译实践进行示范,等等。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走出来,设计教学过程,陪伴学生成长。第四,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自从开办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以来,全国高校每年招收大批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但其培养质量却差强人意。学生在学期间,语言基本功得不到有效巩固,更遑论翻译能力的显著提高。以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二)对教师素质及其提升要求

 实行青年导师负责制,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翻译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翻译教师之间合作开展翻译教学的课题研究及学术探索。通过鼓励教师国内外访问研修、参加学术会议或各类翻译培训班、短期脱产进修或外请高水平专家讲学等方式,拓展翻译教师的视野,为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强大的后备力量。对于年轻教师,翻译资格证书应当逐渐成为教师从事翻译教学的准入条件,逐渐形成实践能力、考试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有机结合。要求翻译教师都应有真正的翻译实践。目前,全国有不少与翻译相关的学术团体,都可以申请加入。

(三)教师分工。将本团队成员按其专业所长,按以下工作任务进行分工:线习题库建设、基于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建设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微课资源建设(上传微课视频等,以单元进行分工)、平台建设与维护、在线答疑、组织学生参与比赛、组织实习与第二课堂、教学文件编写。

二、科学设计大纲和编写教案

 英汉互译的教学大纲须明确素质、知识、能力的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每单元选取不同类型语篇,并与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相匹配,比如选取材料涉及价值观、中国学、国际政治和经济、学术经典、文学典籍、国别与区域、主要国际组织、中国语言文化、科学总论等。另外,随着人们就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日益形成共识,还应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用作翻译练习的材料。总之,翻译材料的选择需要体现语篇多样性、人文性、专业性、时代性、有特色等原则。然后,针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相应的知识点和翻译研究问题。讲解翻译中的重要概念、观念、技巧时可以录制短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上。在充分准备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为课程编写专用教材和教辅资料。团队成员一起设计课程教案,制作教学 PPT并对对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描述,这是改革的核心。教案内容包括课内活动环节和课外学习环节,两者紧密关联。学生课外学习包括翻译知识点视频观看、翻译练习、翻译研究、文献检索、书籍阅读等。课内活动形式包括学生课外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难点展示、翻译知识点讲解和讨论、学生翻译练习中疑难问题的讨论和分析、翻译研究方法讲解等。凡此种种,都是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好准备。

 三、翻译教学模式改革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下分线上、线下分别对教学模式涉及的核心要素进行陈述。

(一)线下

 1.线下学习活动以教师讲解、问题讨论、学生展示、作业检查为主。

 2.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进而建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建立模拟翻译工作室,把国际工程谈判、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场景引入课堂。以翻译工作坊模式推动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采用集体训练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对话、沟通、讨论、共同调查、分析、解决翻译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内容应覆盖从理论到实践,从笔译到口译,从文本翻译到工程翻译、外事翻译、商贸翻译、科技翻译等多学科内容,以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材料来做教学案例,目标定位于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结合翻译能力和翻译意识的相关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对翻译意识的积极关注和训练。

 4.翻译能力训练方法。以仿写为主要训练手段,培养学生翻译意识,进而生成翻译能力。翻译意识以及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习得的过程。而仿写这种示范性学习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翻译规则,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在每一个单元都要提供仿写翻译的实践机会,要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仿写语料的收集和对比。通过在翻译工作坊的形式组织此类仿写训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由有意识的翻译仿写进入无意识的翻译创新,使翻译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5.教学设计。上课前一周, 把相关的教学视频、 辅助学习材料(包括翻译理论、 英汉语美文欣赏、 经典翻译佳作等)、相应的检测练习和课堂讨论问题及课堂将进行的活动提前放到在线平台上,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学习时间 和进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之前(通常是在课前一天 ) 完成在线学习,同时可以通过QQ群把所遇到的问题、 困惑及想法提出来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 便于教师在课堂讨论之前进行汇总。课堂授课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热身练习。第二,学生先独自完成翻译练习, 然后两人一组交流翻译策略和技巧的选择。第三,学生在小组中就各自的翻译过程进行反思,并交流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第四,教师就该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第五,学生进行更多的相关翻译实践。整个课堂学习环节包含口头练习、 个人翻译练习 、“对子 ”和小组讨论等活动, 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角,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帮助和支持、 启发并指导学生练习。

6.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出可操作的、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沟通、表达、交涉、询问、解释等各种活动形式用语言来完成任务,可以达到学习和应用语言的目的。经过精心设计的“任务”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使语言教学更有交际性。所设计的任务往往以一系列活动的形式,由学习者通过小组完成或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特征,它能增加学习者语言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引入英汉互译课程中,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汉互译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在英汉互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英汉互译课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以郭著章编写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本门课的教材)第五章 语句翻译的设计为实例,探讨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 到英汉互译课中。①任务前。教师可以用提问法引入该章节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此环节时,不但要注重对 时间的控制,而且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是否能积 极主动地去思考和配合。教师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整下一环节的进度和难度。②任务环。将全班学 生按每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将本章重点的前置译法、分译 法和融合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应用到教师提供的翻译 材料中,讨论的时间为8分钟左右,然后每组选出一位同 学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③任务后。这个环节是翻 译练习的重要步骤。教师针对翻译中的难点,可通过口 头或书面的形式着重设计出一些练习题。④实践评价。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教师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要尽量注意到每位同学,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2)“沉浸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

 所谓“沉浸式”和“体验式”,即给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沉浸其中,然后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增强理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为加强翻译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等。文化类课程的重点已不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增进对其他国家历史文化方面的了解。但具体如何展现一个多维的异国文化,这因师而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是教学的关键工作。

(二)线上

 1.线上学习活动。以翻译练习、总结翻译难点为主,辅以知识点学习、翻译难点研究、文献阅读、文献检索等。学生在课外能够围绕设定的主题进行线上知识点学习,独立从事充分的翻译练习,总结翻译难点,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文献检索,开展创新研究。

2.网络平台建设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英汉互译课需要建设独立的网络平台,即网络课程,并在平台上建设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除了课程基本信息外,需要设计以下功能:原文与译文对照的在线翻译界面、术语收集界面、在线翻译作业提交、教师在线评论翻译作业、翻译作业批注、师生互动界面、文献上传下载、文献浏览阅读、文献标注、电子词典查阅、视频播放观看等。这样,课程教学的有些环节便可在线完成了。借助科技公司研发适合英汉互译课程的翻译的软件系统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学生平台和教师平台。可借助学校尔雅平台建课。

 第一,学生平台。学生平台包括 2 个子系统:翻译平台和项目管理实训平台。翻译平台专为学生商务翻译学习、查看作业、完成翻译练习或考试,以及查看教师对作业的批注、评分的反馈。在教师的允许下,学生可以进行机辅翻译,不但可以节省查字典和录入的时间,而且具有自学功能,通过“翻译记忆”不断积累语料库,减少重复劳动,更加专注于新内容的翻译,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效率。翻译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下载并计时翻译任务;词汇自学;语料库驱动的翻译;译文快速检索;基于互联网的机器翻译;译文自动提交与实时反馈;译文双语保存。项目管理实训平台。项目管理实训平台包括项目分析、预翻译、文档对比、文件处理等功能。项目分析功能允许译者对翻译内容做译前分析,从语料库中提取可参考的词库和句库,得到分析结果和术语预测结果,大大简化了翻译任务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教师平台

 教师平台包括 4 个子系统:翻译教学平台、教师管 理平台、教学互动平台、教研辅助工具。教师平台具有4个功能,首先,教学互动平台可以开展提问、语音教学、视频讨论、远程辅导、在线考试等功能;其次,管理平台用于教师备课、批改作业、作业管理及语料建设和维护。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生水平的不同或教学要求的特点授课,布置翻译作业,上传 PPT 课件、视频等其它教学资料给学生;第三,翻译教学平台可使学生翻译的句子进入教师批改流程,教师可以对学生译文批改和给出评语,实现了多句批量快速批改。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完成时间掌握翻译进度。对错误词句直接修改或删除。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分配不同权限,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统计功能包括语料库参数统计、翻译量统计、统计表输出三部分,统计结果可以图或表的方式显示;第四,教研辅助工具包括原文测评、译作对比、原文处理等功能,可用于开展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利用上述功能可以开展机辅阅卷、译文对比分析和原文的拆分与合并,拆分过的文件翻译完成后可快速合并为格式整齐的译文。此外,教研辅助工具还具有快速建库功能,便于教师将大量有用资源快速导入语料库,学生也可以帮助建设语料库,利用这个平台做成双语平行语料库。也可以通过语料查询词汇和短语在不同语境下的译义。

3.网络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可以分期进行,先期建设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后期再进一步完善补充。先期资源建设类型包括:按照语篇类型分类的翻译实践材料、课程知识点短视频、课程学习与阅读文献(按语篇类型分类的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后期资源建设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完善资源类型,精选各类文献,丰富资源库文献内容。另外,后期建设还须增加翻译知识点讲解视频,增加或更换翻译实践材料,制作课程教学视频,搜索下载高质量的网络翻译教学视频,建设翻译测试题库等。试题库结构类型可以包括基于翻译知识点的理论阐述、翻译评论、不同语篇翻译、翻译研究等。

网络学习资源主要分为三种 ,即讲授型学习资源、探究型学习资源和 自主交流型学习资源。第一,讲授型学习资源。讲授型学习资源的使用类似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根据既定目标传授学生学科知识。针对《英汉互译》的教学特点和对英译汉和汉译英技能培养的目标,《英汉互译》课程网站根据学科章节以树型结构呈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合成在同一页面,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授课 的同时,能够看 到与之对应的课件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异步自由点播学习。由于流媒体教学具有可逆性、重复性等特点,因此教学直观生动,为进一步的翻译技能培养打好基础。第二,探究型学习资源。探究型学习资源为一个个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包括学习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料两个部分,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科知识 和技能。针对《英汉互译》课程网站,探究型学习资源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然后根据学习章节和教学特点又进一步进行细分。学生根据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开始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 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自主交流型学习资源。自主交流型学习资源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过程中创建的学习资源,该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等信息。《英汉互译》课程 网站为学 生提供一个类似于BBS的交流平 台,在该平台学生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间根据展示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生在评价其他的学习成果后也可以邀请对方给 自己发布 内容评价 。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做出修正后可对修正后的内容进行再次讨论评价修正,直到掌握所学课程的学习 目标。该平 台通过讨论评价修正等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为学习活动提供全方位、多通道、立体的学习交流。

4.教学视频制作及上传。教学视频主要有三大类:课程教学视频、翻译知识点讲解视频和网络翻译教学视频。对于高质量翻译课程而言,翻译知识点讲解视频最为关键,因为这些视频向学生解释翻译的基本理论和观念、翻译概念和技巧、翻译难点及其常规处理方法、翻译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 教学目的厘定视频主题清单,深入研究每个主题,形成视频文字材料, 制作知识点讲解PPT,最后录制视频。每次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须完成翻译实践任务,总结其中的主要翻译难点,在此基础上观看视频,写出心得体会,准备疑难问题。显然,翻译任务的设置与观看的视频之间需要有直接联系,以便学生在翻译实践和理论解释之间建立联系,为翻译研究做准备。为此,视频制作的主题必须涉及翻译实践中的那些主要方面,如翻译理论、翻译难点、翻译方法、长句分译、词类转换、翻译层次转移、意义转移、文化词翻译、翻译风格、修辞格翻译、翻译项目管理、翻译研究方法论、文献检索等。学生可以根据翻译实践练习中遇到的翻译难点,选择性地观看视频。

5.线上教学设计

利用平台上的“慕课”系统提供的视频资源,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身恰当的学习情况来安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学生在家中或者是课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将自己置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也可以参加“慕课”论坛,参与小组翻译讨论,学生可以通过“慕课”论坛与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便于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专业难题。在英汉互译课程学习中,由于英语文章以及汉语知识晦涩难懂、专业性较强,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解不到位、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授课内容难等因素将自己隔绝于课堂学习之外。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语言、文字、图像等资源充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节奏,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根据《英汉互译》课程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文化教学、素质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特点,课程以教学设计为指导设定研究性学习、协作交流、学习评价等多个教学模块。课程针对不同主题模块设计相应的模块风格:如研究性学习部分,采用树状结构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学习导航为指导;协作性学习部分首先显现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导航功能帮助学生完成协作学习;交流互动部分是以 BBS的形式展开讨论;学习评价指针对学习过程建立起的学生档案进行评价反馈。课程在各模板设计上强调对各部分 的特色区分。

四、课外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

第一,翻译专业要尽可能多地与翻译公司和外事部门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要严防翻译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从事与翻译形式和内容无关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课外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研究小组、论文答辩、参与课题、编辑刊物、参加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支教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可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假日或集中在寒暑假开展,应做到主题明确、特色鲜明,注重实际效果。

第二,能力证书考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口译(三级)”和 / 或“笔译(三级)”。之所以“鼓励”学生参加人社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是因为考虑到有些院校不具备考试条件,或学生财力不足,或考试通过率较低。国标虽然对能力证书没有做出硬性规定,但是“要求”学生参加资格考试是以考促学。为方便学生检验学习效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翻译专业八级考试。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国才考试”也包括翻译能力考试。这些考试都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校企签订翻译合作协议,组建学生翻译团队,为企业提供志愿翻译服务.学校为学生翻译团队配备校内专业导师,聘请合作企业的专职翻译担任校外导师 ,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合格翻译人才。

五、给学生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目前翻译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实践量太小。高质量的翻译课程应该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在行动中学习的课程教学理念。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四种类型的学习任务:翻译实践、文献阅读、翻译研究、文献检索。翻译实践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 1000 字词。课程教师无须修改译文,只须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成绩,并将其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课程教学中分析问题,或者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献阅读分两个部分:一是要求学生阅读不同语篇类型的英文著作、报刊杂志文章,用英文撰写阅读概要;二是阅读相关专业中文著作和论文。翻译研究以翻译中遇到的突出难点为研究选题,教师引导学生定期开展翻译研究,每学期撰写并修改不少于 3 篇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并指导学生投稿。翻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特别是英文文献检索和使用。上述翻译实践、文献阅读任务可以在线完成,教师定期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六、英汉互译课的评价方法

采取过程性评价,设计严格的评价体系,以下为各部分分值比例:

各类学习任务在结课评价中的分值比例

类别

出勤

课堂讨论

任务展示

翻译练习

研究论文

文献检索阅读

课程考试

分值比例(%)

5

5

5

20

15

10

40


七、推荐的课下自主学习平台和资源

  可以从以下板块中任选一个使用,开学一周后教师检查学生安装、注册和使用情况,技术和专业问题在班级QQ群里共同商讨。平台和资源使用频率和系统记录分值将会进入总评成绩。

1.微信公众号:林间英语,翻译爱好者联盟,经济学人双语精读,撷英园地,译讲堂,翻译学习共同体

2.“中国大学Mooc”APP

3.语料库

1)BNC(英语单语语料库)

2) 北外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双语语料库)

4.翻译系统/软件

1)基于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的网络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平台。

2)Trados(翻译记忆系统)

3)YanFa(翻译网上自动测评系统)

5.翻译论坛

1)中国翻译网 (http/ /www.chinatrans- lation.com)的翻译论坛

2)翻译中国(http://www.fane.cn/forum.asp)的翻译论坛

3)中国翻译家联盟 (http://wwwtranslator.com.cn/dvbbs)的翻译论坛

6.在线词典

1)词霸搜索(http://www.iciba.com)

2)    Dict.cn(http://sh.dict.cn)

3)华建多语词典 (http:/ /www.hjtrans.com/ online dict/dict.htm

4)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网络版 (http://www. idoceonline.com)

7.免费在线机器翻译网站

1)Worldlingo

2)金桥翻译(http://www.netat.net)

3)译海网(http://gb.transea.com)


责任编辑:孙武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翻译课程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和实际应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