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学术讲座:“中国营造学社云南事迹考”顺利举办

2023-06-17 14:05:46 宋瑞成

图片

支部系列学术讲座 “中国营造学社云南事迹考” 顺利举办

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展暨传艺讲坛学术周活动以“中国营造学社云南事迹考”为主题的讲座拉开了帷幕。5月16日下午,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邀请到了著名诗人、学者、国学及云南历史文化研究者、现任云南微言堂国学院院长、昆明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院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

委员会副主任洪海波作为主讲人开展讲座。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及建筑视线社团共同协作组织了此次活动,传艺学院师生积极参加。


图片
洪海波老师从1930年朱启钤创办的以研究中国建筑营造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开始进行讲述,并介绍了1938年,因抗日战争爆发,梁思成、刘敦桢等营造学社骨干来到昆明,成立中国营造学社西南分队的史实。

图片

在讲座过程中,洪老师向大家阐述了在中国营造学社多年的考察研究中对传统民居的重视。而关键人物便是营造学社法式部的刘致平先生,刘致平先生钦佩民居背后的民间智慧,在营造学社驻扎昆明龙泉镇期间,于龙头街棕皮营、小窑村、瓦窑村(碗窑村)开始研究测绘滇中地区的“一颗印”民居,几年后出版《云南一颗印》,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随后,洪老师在讲座中,对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以及复社的营造学社长期与史语所等兄弟机构相伴工作、生活、迁移的合作与交流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史语所石璋如与梁思永等在主任李济的指导下曾组建“天工学社”,他们对龙泉镇附近的手工艺,包括与建筑相关的建材加工、建筑建造及瓦窑村砖瓦生产等进行考察、记录。或许这些用在民居建筑中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也对梁思成有所影响。

此外,洪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出了开放性的思考,如史语所的考古学研究,是否也对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考察中除木构建筑遗存以外的汉阙、石窟寺、崖墓等投入更多关注而造成影响,这也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图片

图片

讲座最后,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向洪海波老师及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赠送了由支部教师主编、师生共同参与撰写的设计书籍并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王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16日下午,著名诗人、学者、国学及云南历史文化研究者、现任云南微言堂国学院院长洪海波作为主讲人开展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