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职院校为例
张 颖(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217)
摘 要:通过改革有效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优化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以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质量、适应需求为目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实践、行动、活动、总结、改进,形成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产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关键词:思想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91.9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快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进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思路,坚持“三涯联动”成才引导,建立“三项贯通”培养格局,实施“三师结合”全员育人,强化“三风建设”协同力度,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优化文化育人氛围。学校改革行动集中体现在现代学徒制试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满负荷教育教学工作法、完全学分制实施、教考分离、课堂教学改革、教研室管理等主要内容。学校党委构建了“学校党委把方向出政策、发挥主导作用,学院党委强化保证监督、发挥主体作用,党支部主动发力、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把自己摆进去、发挥主人翁作用”的责任体系。学校党委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主业主责意识;切实保障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不断激发党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主人翁意识。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以实现学校二次跨越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探索新型办学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统筹推进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落实改革举措、改革责任、改革节点、改革成效。力争通过三年的系统改革行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认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行动的总抓手,该项工作将是在学校统筹部署、专家指导、计划实施下进行,具体工作根据要求展开,并按手册规定对相关工作进行记载、检查、考核、总结、提升。
(一)建立省、校、院三级实施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
1、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指导委员会。
依托职教集团,成立省级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政府(行政)、行业、企业、高职学校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新机制。对招生招工、双师队伍、实践基地、培养模式等关键工作由委员会统一领导。委员会领导成员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合作企业负责人及学校领导组成。
2、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工作真正落在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及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指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校级领导小组对试点及改革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育教学实施等重要环节给予指导和把控。
3、二级学院是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教育教学改革行动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工作及改革行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组由二级学院行政负责人任组长,工作组成员为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和综合办主任。
4、探索可持续的联合招生招工制度机制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全校十个专业学院均要选择合作紧密、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为基础,由校企联合组织招生招工,按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程序确定学生(学徒),学生(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双重义务。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保障及约束机制,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及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有制度保障。十个专业学院至少确定一个专业开展试点与改革。
5、探索建立双向挂职、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制度机制。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及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大学校(二级学院)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以协议规定合作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学院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在三年试点期间,力争使兼职教师队伍规模稳定在200名,使70%的专业教师实现双向挂职锻炼。
6、系统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试点必然对现行的班级建制、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管理制度等提出新要求。“大班制”将被“小班制”、“分散式”、“师徒式”、“一对一”等多种教学模式所取代,学徒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今后学生的寒暑假将根据企业运行进行调整。而评价学生学习好不好,主要是看他们在岗位上的表现,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知识点的实操运用等。因此,从教学计划、授课方式、考核评价等均要进行全新的安排与调整。
7、创新制定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方面将围绕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学生安全、学业评价、毕业就业等核心问题创新制定学校管理制度。企业方面也要要出台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职工教育培训、学徒管理、兼职教学、用工制度等方面的办法。试点专业将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试点专业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考核范围,改变过去一元化的学业评价方式方法,构建新的适应于学徒制变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有效的、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实施完全学分制
(一)实施目的
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推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创新型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本思路
以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学分制管理制度体系为基础,以完善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为保障,以构建现代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
(三)实施要点
由学年学分制到完全实分制的实施,涉及到选课修读、排课授课、考核考试、成绩学分、学业学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配套更新。有必要对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路径、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必修与选修、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转变、工作量认定与考核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完全学分制制度体系与操作规程。
三、以评价创新为牵引,形成以教考分离、汇报答辩、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的课业评价机制
评价是指挥棒。在高校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总要求下,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提升创新能力,评价本身的创新至关重要。要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以综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标准答案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对非标准答案考试实行汇报答辩考核,对过程性评价实行积分制。
(一)主要内容
1、实施教考分离。主要内容是完善课程标准与考核大纲、编写训练手册、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试卷库或试题库、建设并测试考核考试系统、改革考试组织与管理工作、实施教考分离、加强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每个专业首先选定学期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开展教考分离试点。在两年内完成所有核心课程的教考分离试点,从第三年开始全面实施教考分离。
2、实行汇报答辩考核。主要内容是推行核心课程“学期答辩考核”制度,在教学计划中明确答辩课程,每学期指定1门核心课程实行答辩考核。在授课计划中写明答辩论题。在开课第一周就明确答辩论题、提出答辩组织形式、规定答辩要求。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考核考试周进行。在每一届教学中,学生至少要经历五次正式的汇报答辩考核。
3、实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进步的动力。其实施的关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既反映学生阶段学习结果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过程性评价具有导向性,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持续改进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的抓手是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用量化的形式评价出来。过程性评价的要素可以是考勤、主动问问题、上课回答问题、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协助、团队合作、测验等等。
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一)将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战场
以教育教学创新为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战场,将创新创业要求体现到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在内的每一门课程中。要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二)在观念上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积极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操作实践,每位教师十分有必要深入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
1、知识观。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不是最终答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老师的责任就是协助学生完成建构过程。
2、学习观。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的特征是主动。
3、学生观。知识的传递过程应基于学生的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4、教学观。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持续进行。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能力本位是教学的核心,要加快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进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管理”必须有章可循、严格规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素质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竹清.思想政治探究性试题与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05)
[2]王继华.正能量的文化价值[J].教育文化论坛.2013(05)
[3]马肖华.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
[4]杨友生.高效课堂的正能量[J].文学教育(下).2013(04)
[5]张馨.以“中国梦”提升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思考[D].辽宁工业大学2015.
[6]王婷婷.媒体融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2.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