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24年10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此次备课会旨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确保全会精神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备课会邀请了云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中心副主任、云南农业大学王飞教授进行指导。备课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勤主持,学校执行校长敬阳,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在备课会中,王飞教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四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首先他从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和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带领老师们进行了深入学习。随后又对高校思政教师如何做好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进行了指导,他以《形势与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两门课程为例,就整体性融入、专题式融入、章节式融入、创新方式融入等方法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具体讲解,为我院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思政课教师认真听取了王飞教授的讲解,并积极发言,就如何将全会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次集体备课会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全会精神的理解,还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最后,学校敬阳校长对备课会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师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他首先感谢王飞教授的精彩指导,并肯定了教师们在此次备课会中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成果。敬阳校长指出,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其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党的政策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敬阳校长结合王飞教授的讲授和学校工作实际,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要理解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还要深刻领会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以更好地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二是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全会精神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参与和体验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三是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如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完善考核方式。
本次“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的举办,不仅充实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更为教师们如何有效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开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学院将继续努力,推动思政课教学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