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培养的不可替代作用

2020-06-23 22:06:37 刘化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 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给出了 科学定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 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因此,思政课 教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精心 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使 青年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过程中,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的具体体现 

1. 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首先体现在其强烈的思 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方面。从教育功能 上来看,思政课并不是一门简单的传授知识理论的 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相比,相较于专业课教学的重点 可能在于传授专业知识,而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可能 更多倾向于理论教育、价值引导。思政课主要是教 会大学生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自己,然后 帮助他们看问题时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从思想层面的认知到价值层面的认同,最后到实 践层面的自觉践行。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 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 P11思政课所教授 的理论正是一种科学的理论,能科学地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引导大学 生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看问题,要透过事物的表面 看到实质。同时,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工具,思 政课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载体,通过传播科 学理论,还能培养大学生的价值分析能力、是非判断 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2. 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体现在促使其修身养 性,追求一种内在的修养。内在修养对人的一生是 很重要的,因为人生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真正的快 乐是需要向内求的。向外求得的快乐往往都是虚幻 的、短暂的,过后往往感到更痛苦。通过自己长时间 努力的人,忍受的是长期的孤独和痛苦,但是收获到 的却是真正的快乐。正如叔本华所说的“要么孤独, 要么庸俗”,通过自己长期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功才是 人类所应该追求的真正的快乐,而且最高的快乐应 是德行的修为。这其实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 在,当代大学生理应追求人生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 不是肤浅的、低俗的、短暂的、表面的、虚假的快乐, 而应该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强大的、长久的、高雅的、 有深度的、真实的快乐,即要修身养性。思政课就是 提高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思政课在很 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大学生要减少对物质功 名的追求,要用知识、思想、信仰来武装自己,以一个健全的心态寻找幸福的方向,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 为社会作贡献,也才会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3. 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体现在通过思政课教育 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 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3] 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体现 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不仅能够告诉大学生什么是“四 个自信”,而且能帮助他们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 并将这种自信转化为自身学习发展的内在动力。

4. 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体现在帮助其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 步,尤其是在高校普遍扩招之后,大学生毕业之后的 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 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毕 业之后就面临着失业的问题。当然,造成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从客观方 面看,高校不断扩招的政策导致大学生待就业群体 总数急剧增加,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 上还不能满足更多人的就业;从主观方面来看,与当 前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 业观念还比较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的认识 不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趋于功利化,而不从自身 和社会需要实际出发,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 什么、社会需要做什么。“高不成、低不就”这种现象 在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很常见:有些学生只看到 工作的表面,一味地去追求高工资、高待遇、表面光 鲜亮丽的工作,而对那些不“体面”的工作嗤之以鼻; 有些学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向往坐在写字楼办 公室里当白领,不愿意到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市、企业以及基层单位工作;还有些学生盲目地去挤公务 员考试的独木桥,想“当官”,不愿意当“百姓”。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就失业。如何能改变这种局面呢?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够 起到很大的作用。思政课能够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辩证地分析当前就业形 势,充分认识自己,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能够从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出 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增 强就业竞争力。

二、思政课对大学生之用的具体路径 

1. 要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办好思政课,发挥思政课之用,必须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师之主导与生之主体 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观念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大 部分教师又只是教材内容或知识的“搬运工”,对他 们而言,只要把教材讲完,按规定完成教学计划,不 犯错误就行。至于学生学不学、学得好与坏,与自己 关系不大。而要上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 用,就必须转变这种错误观念,既要坚持教师的主导 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因为这决定了整个教 学的方向),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 作用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学生在思政课教学 中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而学 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的 作用。同时,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师应 该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他们学 会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可以抽出一些课时来让他们 自己站上讲台,让他们自己讲讲思政课,这样不仅能 够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在准备 的过程中学会怎样自主地去学习。 

其次,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辅助教 学。在大数据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全媒 体时代,大学生能够很轻易地从各种媒介那里获取 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面对社会信息化的新形 势,要发挥思政课之用,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转变传统 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在 很多大学生眼里,高校思政课是枯燥无味的,因而没 有学习的兴趣,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 —填鸭式教学。目 前,手机、电脑在大学生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大学生 能从网络平台获得大量教学资源,移动式学习已经 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比起枯燥无味的传统填鸭式 大班教学,他们更喜欢在移动端学习。因此,高校可 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辅助教学,将现代技术手段与 传统教学方式结合。一是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 教学,通过微课等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 能听课学习,既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也能更好地 达到教学目的;二是可以录制一些精品思政课放在 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网 络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教师的思政 课进行学习,由此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感 官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再次,革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 变是基础,教学内容的革新才是关键。只有二者密 切配合,改革创新才有意义,才能彰显思政课之用。 否则,所谓创新也只是花架子,没有任何意义。而要 让思政课能够说服学生,得到学生认可、认同,关键 要看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 科,按照教材内容来教学,不密切关注、结合国内外 最新发展形势,就会出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的情 况,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只是理论说教,毫不关心社会的发展,从而就会降低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 感。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既要依照教材 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也要结合当下实际,充实调整 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将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 大学生比较关注的信息整理出来,以案例、讨论等形 式融入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感 受到思政课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感 受到思政课之“用”无处不在。

2. 要深入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 论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 能让其“活”起来。开展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 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之“用”的具体明 证。社会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能让他们更好地将教材上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 结合,学以致用。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 2 个学分,可以考 虑将其学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课内实践,一部 分用于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 来开展,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 上可以举办一场模拟法庭,让学生能够走近法律,对 法律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让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 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 上可以举办一次专题演讲,设定一个主题,可以说说 自己在学习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事件,也可以结 合身边的所见所闻谈谈国家或者家乡的发展变化 等,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夯实基础,激发他们在学 习 历 史 的 过 程 中 增 进 对 国 家 、民 族 和 文 化 的 认 同 感。课外实践教学要走出课堂、走进实际生活中去, 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课外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为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人力、财 力等方面的支持。 

在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挖掘本地、本校红色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无疑是一条捷径。例如,云南师范大学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就充分利用 学校“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和西南联大博物馆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感受西南联大 的学术传统和先烈们的爱国精神,并开设“光辉的西 南联大”“做联大精神弘扬者”等“新生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教学 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亲身感受书本里的东西 是如何变为现实的。同时,为使实践教学成为思政 课常规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学校还同云 南陆军讲武堂纪念馆、云南省科技馆等多家单位签 订了协议,以之作为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基地,定期分 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使广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 高校思政课 教师是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引路人, 思政课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综合素质是能否凸显思 政课之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 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 要严、人格要正。[5] 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懂马列 的人讲马列。马克思主义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核心 内容,作为思政课教师,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及 信仰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程度是决定自身素质的关 键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强化提升自身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素养,要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 思政课教师只有准确、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知识,并能紧跟时代步伐,时时更新知识储备,才能 更好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惟有如此,思政课“无 用之大用”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注:该文章发表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庚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培养的不可替代作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