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部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夺取锦州之役,在塔山建立防御阵地,以此来迎击援救锦州的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经过殊死搏斗,东北野战军终于成功阻挡住国民党军东进援锦,这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
在塔山阻击战中,四纵的将士们用鲜血创造了奇迹,保证了锦州的解放。这些铁血将士的名字深深刻印在历史上,他们是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参谋长李福泽,副司令员胡奇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12师师长江燮元,34团也就是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团长焦玉山。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四纵的首长们都因功获得了不同的军衔,比如吴克华、莫文骅、胡奇才和欧阳文都被授予中将军衔,李福泽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归宿——魂归塔山。当年指挥塔山阻击战的四纵7位首长全部回归了塔山,7位将军的墓碑并成一排,像一面坚实的防御墙,永远守护在塔山上,守护着山河安好人民安康。这样选择的他们,是英雄榜样,是人民的传唱,是当之无愧的铁血战将。
塔山阻击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辽沈战役的走向,对于东北乃至全国的战争进程都具有深远影响。“塔山”名中有“山”,实则地势平坦,易攻难守,是锦州与华北联系的唯一通道。我军若想击溃援锦之敌,保障锦州之役取胜,塔山必须死守;蒋军若想增兵援锦解围,避免部队遭到全歼,塔山必须夺取。因此,敌我双方均不惜一切代价想取得塔山的控制权。
以及他调派的8位高级将领,都认为从锦西到锦州只有30公里的距离,11个师的优势兵力在炮火和海、空军的有力支援下,相比较只有8个师且无海空支援的我军来说,突破塔山阵地,争援锦州是没有问题的。何况从锦西北边大小东山的前沿阵地到锦州南面松山的前沿阵地,直线距离只有15公里,是容易冲击越过的。
然而这场战争却和蒋介石的预测有着不同的走向。10月10日,敌军出动了5个美械师,投入了40余门重炮和数十架飞机,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发起了首次进攻。短短几十分钟内,5000余发炮弹砸向4纵阵地,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毁。敌军继以密集队形向塔山、白台山阵地发起数十次冲锋,前沿阵地、交通壕数次易主,战场上尸横遍野,但敌军终未得逞。
经过6昼夜的鏖战,我军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塔山钢铁阵地,以伤亡3570人的代价,换取了歼灭敌军计6549人的战绩,创造了“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阻击战”范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北援计划。
对于塔山阻击战的辉煌胜利,11月8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称“对当时攻击锦州取得调整部署、与攻击准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高度评价为“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党史、军史中永不能磨灭的印痕。经过塔山阻击战,我军逐渐丰富了兵团作战的经验,东北野战军力量进一步壮大,为后期迅速向山海关内进军并陆续取得各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追忆塔山阻击战,战斗画面历历在目。当四纵的官兵到达塔山,看到的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时,先烈们定然没有喊一个难,叫一声苦。而是在接下来几天的战斗中,勇敢、沉着,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塔山,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一直坚守到锦州解放,完成了任务。
塔山的烽烟已经过去了七十余年,但站在这片旧战场,耳边仿佛又能听见昔日的号角,眼角仿佛又能闪过烽火弹片,正如战后曾先后五次重回塔山的胡奇才将军所说“不知怎么,每当我站在塔山村,眼前就是一片火海!”
[1] 吴琼.塔山、黑山、徐东:解放战争中的三大阻击战[J],2020(03):28-33.
[2] 刘志青.塔山阻击战: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J].党史博览,2019(06):18-24.
[3] 王佳慧.浴血奋战六昼夜——塔山阻击战[J],2017(11):28-32.
[4] 李星建.塔山阻击战纪念塔背后的故事[J].文史春秋,2015(12):26-31.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