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昔】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2021-08-27 22:17:55 燕山大学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访我校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袁红连

2008年10月30日

作者:学生记者 郑红霞 包旎睿


  “如果你知道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你就会体会到当我得知初配成功时心情是怎样的了。”—————袁红连。

初见袁红连时,她正捧着一本书看,面露微笑。今年22岁的她戴着眼镜,有小酒窝,语速稍慢,面容清秀。袁红连个头不高,有点瘦,让人不敢相信她就是那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

  袁红连是我校信息学院05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两年前,市红十字会来我校采集造血干细胞时,袁红连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在报名后查阅了一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资料,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后12周内各细胞就会恢复到先前水平,并不损伤身体。

图片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他人”

图片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并非易事,它要求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捐献者要先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及相关表格,还必须有“家长同意证书”才可进行采样配型。

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袁红连笑了笑,说:“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哥哥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他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挺支持我的,还嘱咐我要注意身体。”
  袁红连出生于河北衡水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她说,正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她乐观助人的品质。

图片

“决定了要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图片

当初,袁红连和班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报名,只有她初配成功。今年4月份,她接到市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通知后,一些同学曾多次劝诫她慎重考虑,为自己着想。袁红连却说:“决定了要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袁红连的性格就是这样,认定了就不回头。她说:“我已经承诺了红十字会要捐献,而且那个患者已经做了失去造血功能的化疗,准备接受我的造血干细胞。我怎么可以犹豫不决呢?”9月24日,她在同学的陪伴下,随同红十字会毅然前往石家庄河北省第四医院。
  9月30日,抽取造血干细胞的手术正式进行,30日下午,造血干细胞被立即送往北京304医院。
  “其实跟抽血差不多,”袁红连说,“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钻骨抽髓’,现在已经改用外周血采集方法了。就是从肘部静脉处进针,收集造血干细胞。在这之后,仍将血液成分送回捐献者体内。”
  被问到手术时有没有害怕,袁红连说:“有些事你不去试一下,怎么会知道呢?而且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人就会知道,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手术,轻微疼痛过后就都好了。”
  袁红连是我市第7位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的造血干细胞被用于救助一个16岁的男孩。
  我市红十字会自2002年底开展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来,已有5000名志愿者的数据输入了中华骨髓库,并有5名志愿者成功实施了捐献。青年学生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主力军,包括袁红连在内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就达2914人,占50%以上。

图片

“我们为她感到骄傲!”

图片

袁红连的舍友说她做事从来都踏实认真,却不张扬,成绩优异,从大一开始就拿奖学金,直到现在。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时,她拢拢头发,“暂时没什么打算,走一步算一步吧,不强求。”一如她为人的淡定随性。

来源:《燕山大学报》第497期

责任编辑:王定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如果你知道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你就会体会到当我得知初配成功时心情是怎样的了。”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