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周末,温斌也照常5:50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7:00,温斌准时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在他办公桌的右上角,常放着两张计划表:一张是今日工作安排,每完成一项都会在事项前面打上对勾;一张是近期的学习规划。这种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温斌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搞科研:找准方向 干就完了
在温斌的生活里,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周一至周末几乎都在重复着家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坚持和有韧劲。”不仅在生活中能坚持,在科研中温斌也是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命三郎。从进入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以来,温斌在材料力学行为的微观机制研究领域已经奋斗了十几年。这项研究简单地讲,就是在微观层面上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比如,什么样微观结构的材料更强更韧、如何从微观层面上设计又强又韧的材料等等。事实上,这个研究领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各种材料都存在极其微小的裂纹,一般条件下并不影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微小的裂纹就有可能逐渐积累和扩展。泰坦尼克号沉没大海,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材料力学性能微观机理认识不足,一味地追求船体材料的强度,而忽略了低温条件下材料的韧性,导致船体钢材的脆性断裂。“只有在微观层面上对材料力学性能有了足够正确的认识,才能造出更高强度、更安全的材料”,温斌如是说。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这是温斌最喜欢的一首诗。十几年如一日,他甘于坚守,专注科研,锤炼真金;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之后,他也并没有落入“空腹用高心”的窠臼,而是选择继续坚守,开拓创新,产出新成果。温斌说:“人不能总是想得太多、干得太少,找准方向之后,干就完了!”
带学生:以身作则 一行胜千言
打开电脑,温斌开始审阅一篇材料研究领域著名期刊《Carbon》的稿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术交流方式。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审稿是义务;同时,审稿也会有许多收获,因为这些都是同领域中最新、最前沿的学术论文。” 电脑盯久了,温斌起身走到在办公室另一侧学习的学生们身边,询问科研进度、讨论研究。
温斌喜欢和学生共处一间办公室,一方面可以使师生交流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对双方也是一种督促。“平时我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过来工作,学生们自然也会这样。”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温斌觉得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育有德之人,要靠有德之师。他相信榜样的力量,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撰写的论文他每一篇都要反反复复地修改打磨,修改几十次是常有之事。这不仅是在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将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
温斌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水杯,正面是毛主席头像,下面写着“为人民服务”,背面印着主席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温斌很喜欢这个杯子:“我觉得这杯子代表着一辈子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辈子都要不忘初心。”在温斌心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说套话,而是这代人应有的情怀。“每个人在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保障之后,都希望能够做一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目前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转自:燕山大学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