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和“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聚焦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以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课题。涌现出3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9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名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个支部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2023年7月,中国共产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聚焦政治责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和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导学、研学、联学、讲学、践学、述学”机制,与山东地质六队开展联学活动,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召开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能力提升专题会,与湖北省委讲师团共建“美丽中国”讲师团,教育引导师生积极投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加强政治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高质量党建、高质量思政、干部选育管用、全面从严治党、安全治理等工作体系,通过牵头单位自查、智慧督办、党建述职、强化巡察等方式,确保党委决策落实进度和质量,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把牢政治方向,2023年7月胜利召开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学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四大使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七项行动”以及高质量党建的“五项部署”,努力蹚出学科特色型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地大实践。加强政治监督,制定学校《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实施办法》,统筹推进巡视巡察、审计整改和未巡先改等工作,推进“清廉地大”建设,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现巡察全覆盖,切实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紧压实。
2023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走进山东地质六队开展
联学联建活动
聚焦党建责任落实,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健全“四同”机制促进融合,每学期召开校领导研讨会和工作布置会,抓实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开展学科评估思政特色成效专项巡察,健全党建与业务贯通融合的评价机制,引导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好政治引领和保证监督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融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实施办法》,实施校院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根据学科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224个,设立“张国旗班”党支部、“金钉子”党支部、“山海求知”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开展“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基地(团队)”等创新实践,激励大学生传承科学家精神。党建联学联建联创深化融合,与地方、行业、企业等联学联建,承办“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作交流研讨会、全国高校“英雄党支部”工作交流研讨会,分享创建成果、发出共同倡议,构建汇聚力量的“组织联盟”、优势互补的“发展联盟”。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亮化融合,开展“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创建活动,持续打造师生党支部“结对领航”、学生党支部“党徽照我行”等党建品牌。
2024年8月,周口店实习站临时党支部举行庆祝建站70周年
主题党日活动
聚焦育人责任落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深化综合改革,印发《关于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意见》,面向全球发布《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新能源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不断深化“三融合”“三融三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建本科生院、优化研究生院,推动李四光学院独立建制运行,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五通融合”立德树人体系,创新“一线二红三实”立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院士领衔打造“地球科学大讲坛”“国土安全”等课程思政品牌,打造“为国攀登”思政大课,开展卓越导学团队创建、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晒出最美毕业致谢”等活动,推进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推进“三科三融”生态文明实践育人,2021年启动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2022年组织开展大学生长江源科考,2023年发起成立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联盟,2024年举办周口店实习站建站70周年发展大会,充分利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巴东等野外地质实习基地、校史馆等场馆资源,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自然资源行业单位设立“地质e站”,开展“百站铸魂”育人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每年赴西部基层和自然资源行业就业人数达2000人。
校党委书记刘杰给2024级本科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聚焦发展责任落实,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党建引领谋划教育强国作为,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形成“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办学共识,邀请30多位两院院士等组成战略发展委员会,编制实施《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战略规划,推进“地球+”“资源+”“绿色+”“智能+”等学科群建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学术组织模式,同步优化设置党组织,教育引导师生把干事创业融入国家战略全局。近年来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坚持“把党支部建在野外站”,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双轮驱动”,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党建引领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制定《关于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施意见》,聚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双碳”目标实现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成立国家深部零碳能源资源技术创新中心、广州南沙滨海研究院、内蒙古研究院等,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党建引领勇担乡村振兴重任,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创新“地球科学+农业、文旅、康养、体育、能源”五大特色发展路径,定点帮扶云南施甸县和湖北竹山县,对口援建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和新疆工业学院自然资源科技学院,助力竹山县绿松石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绿松石年产值突破50亿元。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评价中,均获评最高等次“好”,《五驾“地质马车”领跑乡村振兴路》案例入选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校长李建威为广西南宁全桂矿业地质e站揭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