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的贺信精神,充分挖掘“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这一新时代伟大成就所蕴含的宝贵育人资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团员青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12月18日,工程学院邀请“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重要子系统建造者宁伏龙教授、孙嘉鑫副教授和胡晨博士参加学院12月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校党委副书记王甫,校团委书记朱丹,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晓东、团委书记张怡悦和勘察与基础工程系本硕博团员代表参加活动。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刘宜之主持活动。
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刘宜之主持会议
活动在庄严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中拉开了序幕,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
主题团日第一项
由054231班团支部代表王一琛同学领学习近平总书记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的贺信精神。他通过图片、视频、数表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的强大性能和独特优势。他自豪地谈到,“梦想”号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具备4种钻探模式和3种取心方式,有望助力全球科学家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全球科学家开展大洋科学钻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撑。
王一琛同学领学贺信精神
主题团日第二项
宁伏龙教授分享他带领团队参与“梦想”号智能船载岩心转运系统设计、制造、安装和海试的工作经历。回首与团队成员在“梦想”号上不懈打拼的1200多个日夜,他讲到,“梦想”号的成功建成入列,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在学校重点支持和校内5个成员单位、10余名专家学生以及10余个工业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终于攻克了首套智能船载岩心转运系统的4大设计难题,研发了5大类、45项关键技术和9套核心装备,建成了全球第一套智能船载岩心转运系统。他勉励同学们,要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探索将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有力结合,牢固树立“时间+成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要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要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人生目标。他由衷地说,三年来团队成员积极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积极践行钻探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价值追求,成功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徽印在了中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之上,学校校徽要跟随“梦想”号服役25年以上,这是地大科研团队的光荣,今后团队将继续奋发努力、积极作为,为我国的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宁伏龙教授分享“梦想”号工作经历
孙嘉鑫副教授作为“梦想”号重要子系统建造的参与者,讲述了团队早期参与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研发的故事,介绍了课题组针对水合物试采技术方案及系统集成设计技术取得的的系统性成果。他表示,该项目实施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经验无等诸多挑战,自己参与的该项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大洋钻探船这一国家重大装备的设计和建造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心中无比光荣,丝毫不敢懈怠。他鼓励青年团员们,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努力学习、潜心科研,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渺小,但只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能够助益社会。
孙嘉鑫副教授分享“梦想”号工作经历
胡晨博士作为参与“梦想”号重要子系统建造的学生代表,和宁伏龙教授出海月余。他讲述了自己参与大洋钻探船岩心自动化转运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中所做的工作和心路历程。他深情而不失幽默地勉励学弟学妹们,一是要努力学习钻研,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积蓄力量;二是要选择大平台、参与大工程、成就大人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在行业内用好,勇担重任、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三是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师生共进、成就梦想。
胡晨博士分享“梦想”号工作经历
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的贺信精神
主题团日第三项
同学们就“梦想”号及其技术攻关问题与研究团队师生进行探讨交流。为检验学习成效,学院团委还精心设计了“‘梦想’号知识竞答”,与会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互动。通过学习,全体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梦想”号建成入列的重大意义,立志要加强学习、潜心科研,掌握专业技能和本领,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新时代青春力量。
师生交流互动、进行知识竞答并现场颁奖
校党委副书记王甫点评总结
他表示,工程学院将大洋钻探船“梦想”号重要子系统建造者们请进主题团日活动,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触、聆听、问询青年师生投身重大工程建设的生动故事和鲜活经验,是一种极为宝贵且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既为同学们了解“梦想”号提供了重要渠道,也为学生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提供借鉴。他指出,学校人才培养单位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从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大国工程、大国工匠、大国重器中寻找思政教育力量,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要注重挖掘学校学院独有的教育资源和生动元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把校训精神、南迁办学精神、攀登精神、摇篮精神等育人资源整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让广大青年团员感受思想伟力;要注重用好专家教授开展教学科研的典型事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每一项伟大事业背后都有无数个感人的故事”,要把这些故事讲生动、讲活泼、讲进学生心里,在故事中教育人、塑造人、引导学生成就精彩人生。最后,他希望全体工程学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当中,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奋进之路上勇敢向前。
校党委副书记王甫点评总结
全体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主题团日结束后,同学们感触颇深。
工程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 刘宜之
通过本次团日活动的准备与学习,让我对“梦想”号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其重大意义。在“梦想”号建成入列过程中,宁教授以及科研团队充分展现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梦想”号精神以及“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大优良传统。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地大人”使命在肩,更加激励我不断前进。
工程学院05T244团支部 郭子轩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的力量和青年一代的担当。“梦想”号承载着探索深海的梦想,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宁教授及其团队的拼搏奉献精神,孙副教授和胡博士的青春风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紧密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志气和骨气。作为勘察技术与工程的学生,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工程学院054231团支部 李钰博
参加此次团日活动,深感“梦想”号的伟大。宁伏龙教授等老师的分享,让我体悟到科研精神的力量。作为勘察技术与工程的学生,应学习其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专业,为保障工程安全、助力海洋强国等贡献力量,让青春在专业奋斗中绽放光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