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结合,与巡视整改工作、编制“十四五”规划有机结合,把思政工作全面深度贯穿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切实推动党建思政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一、项目实施情况
党委书记黄晓玫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结合“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的工作要求,领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特区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两项办实事事项,把人才培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线、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做好结构性调整,解决体制性障碍,克服机制性梗阻,实现校内办学力量全要素联动。
一是实施“政治领航工程”,深入推进人才培养领域改革。2021年5月,学校党委印发《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把人才培养作为六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完善“五育”并举体系。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提升政治能力结合起来,党委书记黄晓玫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智慧与时代要求》为题讲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组织干部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思想方法。召开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会议,研究起草“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方案”,进一步健全学校党建工作体系,高效打通育人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二是实施“思想引领工程”,不断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面向党员师生讲好铸魂育人故事,注重将“四史”与地大创校史相衔接,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地大红色人物爱国奋斗故事9篇,新华网、人民网等平台展播《池际尚:大师风范》《我读党史》等专题片,举办“与党同行 初心如磐”办学成就展等,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面向学生讲好成才报国故事,上好“红色党史大课”“四史思政大课”“奥运思政大课”“抗疫思政大课”,举行多场展览、征文、汇演活动,激励学生牢铸爱国报国情怀。成立“美丽中国讲师团”,党委书记黄晓玫在《新华社瞭望》杂志讲好“培育未来创新人才、共建美丽中国”。组织“百马行动”“地学之光”“红色之声”等师生宣讲团队到社区、返家乡、入农户,把党的理论带入田间地头。制定印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组建舆情工作专家队伍,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是完善“质量党建体系”,为实施好育人工程保驾护航。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或学生园区等优化设置党支部,构建师生党支部“七个有力”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激励保障措施。汇聚资源,着力培育具有地大特色的党建品牌,加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力度,深化校企校地“党建+共建”创新实践。优化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加强对团学组织的领导,健全党团班“三位一体”融合建设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系列品牌活动。创新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依托实验室、课题组、科研团队等设立研究生党支部,试点建立导师团队+研究生的混合党支部,选优配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鼓励导师担任支部书记。
二、经验做法
2021年,学校党委成立了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各层次各类别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专业教育和党建和思政教育实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实施了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本科生院、重建研究生院、成立高等研究院,进一步贯通了关键育人链条。科学设置管理与服务机构,调整后职能部门减少3个,直属单位减少11个,精简专职中层干部职数25个,完成75名专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14名专职中层干部因年龄、任期届满或工作需要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推动182个科级干部岗位轮岗交流,缩减职能部门正科级岗位23个,相应增加学院正科级岗位15个,增加直属单位正科级岗位7个,将资源向教学科研单位倾斜、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学校党委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体制机制建设,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加快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一是全程贯通。优化“招生-培养-就业”育人全链条,按照学生成长周期和成才需要系统设计育人职责,理顺人才培养全流程管理体系,从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双创、实践等多个维度构建人才培养闭环,完善学生成长成才体系。持续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加强招生计划、学生资格选拔、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培养方式、专项推免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长效机制。深化校院两级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改革,健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院”两级教学保障体系,形成人才培养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党团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入融合,改革学生党支部设置及运行管理机制,以学科专业为特色创建并固化党支部设置,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学习更深层次结合。
二是空间联通。探索开展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围绕学校党委“一竿子到底”、队伍入驻“一条龙服务”、学生参与“一揽子提效”、保障支持“一盘棋统筹”加强顶层设计,让学生社区成为学生思政的重要阵地。深化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互动,坚持以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为主线,打造课堂互动育人工作站,把思想引领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野外科研、就业见习、国际交流等结合起来。实施“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2021年组建50支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1200余支社会调查小分队,共计1万余名师生奔赴长江流域各地开展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以青春绘就长江大保护最亮底色。推进线上与线下协同育人,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打造教育教学管理“一张网”,形成教育教学大数据。推进管理与服务育人,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行各管理与服务单位亮牌服务,推进“窗口育人”“档口育人”“楼管育人”。
三是队伍互通。打造“六员六导”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党务干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学务指导老师、思政理论课教师等专职队伍,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修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用政策、制度、平台给予辅导员足够发展支持。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政工作主力军作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发挥好导师对学生思想和学业的指导作用。优化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完善学院-系(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三级基层教学组织框架,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推进“导学思政”机制创新,强化学院育人主体作用和导师育人主导作用发挥,推动导学共同体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地大“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等优秀教师代表的榜样引领作用。选树宣传学校涌现出来的全国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奥运冠军等数十位身边典型,充分发挥朋辈引领效应。
四是内容打通。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修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建设方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给予政策倾斜。线上“地球科学大讲坛”系列公开课,殷鸿福、王焰新、谢树成等院士领衔开讲。开展通识教育讲座,邀请名家大家讲课。《地球科学概论》《工程伦理》2门课程入选首批“全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打造了5个“湖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推进高质量特色教材体系建设,《结晶学及矿物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地球科学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完善学科交叉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科建设的“头条标准”,统筹推进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有机结合。强化科研育人,推进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2021年,学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首批选拔60名本科生,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化“敢闯会闯”,在导师团队上吸纳不同学科领军人才,在培养环节上实行“探索和猜想计划”。
五是评价融通。切实用好评价“指挥棒”,把评估的落脚点放在育人效果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和育人作用发挥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绩效评估,完善各岗位育人职责、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分类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有效调度各方育人资源,最大程度释放育人活力。重构教师荣誉体系,制定“三全育人标兵”“师德模范”等评选表彰办法,持续开展先进典型选树表彰活动。对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不到位、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等工作缺位的单位予以通报并实行考核“一票否决”。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机制还需不断完善。要持续推动优秀经验和工作成果向制度成果转化,不断推动“样板打造”向“体系完善”迈进。要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建强立德树人“主力军”,不断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学校将全面总结经验做法,固化机制举措,着力推进思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良好运转。
一是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重在“一体化推进”上下功夫,牢牢筑就思政工作生命线。
二是紧抓70周年校庆契机,完善景观文化育人工作机制,挖掘校史故事,凝练地大精神,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三是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推进“一站式”服务育人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七走进、六联系”制度,建立覆盖“校党委-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党员师生”四级联动问题解决机制,聚合全校思政育人资源,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