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教育强国战略党课讲稿

2023-08-28 11:22:50 齐睿

一、总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要以重要讲话为指引,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国教育强国战略解读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

一是教育质量高,教育综合实力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实力雄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得到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健全。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需求,而且能够支撑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发展需求。

二是创新性较强。纵观世界教育强国的发展轨迹,这些国家大多是在继承本国教育传统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而进行教育思想上的创新和教育制度上的创新,特别是其教育制度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且不断实现自身的更新变革。

三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上贡献突出。教育强国普遍重视教育的引领作用,注重通过发展教育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各行各类人才,同时通过产学研和服务社会确保国家的经济、科技强盛,即让优先的教育助推国家的发展。

四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高。教育法治和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世界教育强国人才培养和人才产出、教育服务达到卓越水平的根本保障。无论欧美教育强国,还是东亚教育强国,其教育法治化程度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五是教育国际竞争力强。世界教育强国在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教育对知识的贡献等层面,与其他一般国家相比较而言,均有着显著优势。

六是教育国际影响力深远。世界教育强国普遍注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他们在世界教育格局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全球教育治理事务中拥有重要话语权,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也较强。

(二)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这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从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立场出发,努力让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

四是坚持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基本教育政策,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首要目标;缩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主要思路和着力点。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始终将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持续推进教育资源科学均衡配置。

五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追求质量始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主线,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高质量教育发展旨在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囊括高等教育;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既涉及正规教育,也包括继续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六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要把教育与国家、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系统谋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引领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七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建设教育强国,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总之,就是要通过教育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达到新高度。

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教育强国,必然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为基本原则,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要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追求,充分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努力推动实现勤劳创新致富、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和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九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推手。我们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三、经济学系应为教育强国做贡献——培养两山人才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高等教育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义不容辞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大量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的“经世济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经济理论主张有显著区别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就是要在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扬弃的基础上,深度凝练中国实践中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以这些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的经济学人才,在中国大地上写作论文和培养人才。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大量独特的经济实践和理论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是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是西方经济学长期忽视的重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国家和社会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治理,也要大量经济学人才去衡量和转化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系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学习中敏锐发现国家重大人才战略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学科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成为“两山”经管人才培养高地。经济学系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荣获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并将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密切结合。

学科领军人物成金华教授承担生态文明相关的多项国家社科重大、自科重点项目,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发展研究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余项,并将科研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带领团队以《“党建引领 科教协同 专创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获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支部书记齐睿副教授在承担湖北省多项双碳、生态价值转化课题的同时,注重当前社会紧缺的双碳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带领学生团队完成全国首个校园碳中和规划,推动学校开展近零碳校园建设,助力地大未来城校区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系主任刘江宜副教授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他带领学生团队完成长江十年禁渔后渔民生计转型调查,荣获湖北省挑战杯特等奖。龚承柱副教授则在能源经济领域,带领学生连年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地大经济学系在华中地区率先开设了碳管理课程,设立了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碳金融、碳资产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等前沿方向,积极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跟环境、地信、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与中碳登等国家碳市场枢纽机构签署了教育部首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为国家和地区输送了大量绿色低碳经济人才。

经济学系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本科生白瑾萱现在就职于武汉市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负责武昌区碳金融招商工作,每天面对络绎不绝的国内访客和外宾使团,她流利地介绍着中国碳市场建设和双碳产业发展情况。硕士生胡静怡则凭借一篇非常前沿的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企业价值评估》得到三峡集团研究院的青睐,从一众海归名校研究生中脱颖而出顺利入职。本科生张芳源从二年级就开始参与课题研究,带领同学们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独立完成了涨渡湖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GEP)核算,不仅顺利保研,还获聘学院“两山小导师”,给学弟学妹们讲授GEP核算课程。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学系“两山”经管人才培养的美名迅速传播,三峡集团、湖北环科院、长江电气、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与经济学系达成产学研合作,“两山”人才供不应求,真正将总书记教育强国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形成独特的地大模式,为地区和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齐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