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办,物理系党支部教师王明超指导、材料物理专业 6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的作品《超高音速飞行器热端部位连接用高性能耐高温胶接技术与产品》在我校历史上首次进入决赛并最终取得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本届竞赛设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等赛道,吸引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50多万名学生携40余万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数、学生数均创历史新高,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项目团队利用溶胶凝胶包覆高活性多元金属粉预制技术改进硅树脂基胶黏剂制备工艺,实现了合金化对耐高温胶陶瓷化进程的可控调控。通过胶层共价键与金属键的共存解决了陶瓷与合金无法化学相容的难题,通过热膨胀系数(CTE)的可控调节突破了CTE差异大的壁垒,实现了热应力的有效缓和。耐高温胶不仅适用于陶瓷与钛镍合金,还可用于钛镍合金与氧化铝纤维布、气凝胶、高温玻璃之间的连接,攻克了陶瓷与超合金之间难以高温连接的技术难题。
在确定进入决赛参赛名单后,项目团队在指导教师王明超的悉心指导和学校、理学院及物理系党支部的关心帮助下,从项目定位、参赛材料打磨、答辩技巧等方面精心准备决赛。通过团队成员和老师刻苦努力和精诚合作将参赛视频、PPT及讲稿和实物演示环节进行了反复数十轮的修改优化,和多次答辩试讲,并多番听取专业各位相关老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不断优化。经过决赛激烈角逐最终在7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全国二等奖,是我校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项目负责人材料物理专业学生陈兆立赛后表示:“源于对挑战杯的好奇报名参赛,起初没有任何经验,我们只有靠自己的一步步探索。靠不断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点点滴滴的付出成就了整个项目。” 项目团队学生表示参与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赛决赛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登上了更高的平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深入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与其说拿到全国二等奖是一个阶段的句号,不如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物理系党支部一直坚持育人引路助力学生成长,重视学生竞赛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不断摸索、积极参与培训,开展专题研讨会扩大交流、积累经验,特别是在学校校团委、理学院党委、工程训练中心等各相关部门从资源整合、资金投入、项目指导、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下,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将继续加大学生竞赛的支持力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民航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