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第九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国美术学院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创历史新高,总成绩居全国艺术院校首位和浙江省高校前列。教学成果奖《以人民为中心——高等艺术教育“同轴双向”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国美术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完整体现了学校“以人民为中心、以乡土为学院,建设中国美术学”的文化主张和教学思想,秉人民之心、铸传世之作、育时代新人、立有为之学,是推进“一融双高”的鲜活案例。
一、高举“以人民为中心”艺术旗帜,铸造新时代文艺高峰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文化使命。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参加了历届文艺工作座谈会,许江教授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为7位代表之一做专题发言,学校连续9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主题活动,以“人民之心”铸“中国之魂”;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入选中宣部“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专班”成员单位,院长高世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上作专题发言。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造像。进入新时代以来,各级党组织引领师生在国家各项重大美术工程中表现突出,入选作品近500件。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厅展示的新中国美术经典作品逾半数由中国美院师生校友创作,创造了“国博中的国美现象”,彰显了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国家队”风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学校《启航》等35件作品入选,巨型雕塑《攻坚》获国家领导人高度肯定,数量和品质居全国之首,获评突出贡献单位。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等一大批兼具“红心”和“文心”的文艺领军队伍。
二、夯实“以乡土为学院”育人体系,培育新时代文艺新人
学校党委坚守“美境、美育、美心”的“三美”育人理念,打造“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融通。以文化自信筑基,充分挖掘“五史”中丰富校本资源,出版《画说初心》系列丛书,打造特色通识课程,入选中宣部重点出版物;以主题创作强筋,让学生在博采人文、精进技法、深思妙悟的学习创作中,铭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艺术使命;以理想信念树人,建成“国美之路”党建文化长廊,打造“先锋号角”等一院一品党建品牌,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率先把艺术院校传统下乡采风深化为“以乡土为学院”艺术主张和教育方法,打造“星空下的思政课”,通过田野调查开展专业教学“社会素描”,用乡土现场磨砺艺术感知、以乡土精神涵养人民之心。十余年来,学校在全国28个省区建立起200余个“乡土学院”网点,先后组织8万人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文化传承、专业教学、思政育人、服务社会、就业创业在乡土实践中五位一体、相互融合,共同迭代升级,全面构建思政教育“大平台”“大师资”“大课堂”一体化大格局,锻造代代相传的社会主义文艺新人。
三、构建“中国美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创立新时代有为之学
中国美术学院秉承和连通中国深厚的美术和教育传统,坚持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的“双轮驱动”,高举“视觉艺术东方学”大旗,厚植美术学的中国根性和人民立场,以艺理兼通、道术相济、学养合一的“哲匠型”美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生活感知力、语言表现力、艺术创造力”为能力指向,以“创作驱动教学”为基本培养模式,突破了西方的藩篱,走出了一条张扬中国审美价值、传承中国技艺特色、具有世界艺术对话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学校党委秉持强烈“名校意识、自主意识”,历时十年举全校之力编纂出版1500万字、18卷44册《国美之路大典》和19部“视觉艺术东方学”研究丛书,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中国美术出版史上一项极具深度与高度的学术工程”;探索建立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最为系统和深入的学术体系、高水平创作向高质量教学转化的关键机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的生动实践,铸造新时代有为之学。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乡土为学院”的实践育人方式,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资源循环转化、创作与教学双向并举“多目标、全链条、贯通化”方式,倡导在共同生活、共同经验、共同命运中创造与人民身心相应的艺术,形成了熔铸中国精神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美术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精品力作,培育时代新人,铸造有为之学。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同志对学校“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重要指示精神,走出了一条用艺术书写“国之大者”、党建与事业双融双促的“国美之路”,为世界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图1 连续9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主题活动,以“人民之心”铸“中国之魂”
秉人民之心,铸传世之作,彰显“国家队”风采。图2为陈列在中国
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巨型雕塑《攻坚》
图3 凝练烽火艺程,建成党建文化长廊,视觉表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和
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图4 打造“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铸炼“星空下的思政课”,凸显育人“国美味”
图5 坚持“以乡土为学院”,形成文化传承、专业教学、思政育人、
社会服务、就业创业“五位一体”艺术育人新机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