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一年来,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人大青年!
2023-05-08 17:35:19

“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2022年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一年前,周晓辉、薛思齐、王曈曈、郑槐泠、欧彬欣、李博洋、伍润昊、张一潇等人大青年作为学生代表,幸运地见证并参与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一句句思想深邃、平实亲切的嘱托犹在耳畔。回忆起一年前的重要时刻,人大青年始终深受鼓舞、深受振奋,并不断从嘱托中汲取奋进力量。

青春向党 从谆谆嘱托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去年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思政课堂。在立德楼思政课智慧教室中,薛思齐的座位紧挨着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重要时刻,薛思齐仍心潮澎湃,“他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用期待的眼神给予我们鼓励。”那日的场景常常浮现在同学们脑海中。“我一直将‘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青年先锋闯将’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一年来,薛思齐和延河讲师团成员们一道走入全国中小学,在各年级同学们中间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内外的青少年朋友们共话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青年担当。他们先后为全国一百余所中小学开展了近百场青年理论宣讲,和超过180万中小学生激荡思想共鸣。

新闻学院博士生周晓辉在世纪馆参与了座谈。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时刻,深受感动的他分享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特别深情地跟我们分享了他当年在梁家河的故事,特别真实的经历。他说当时看到当地老百姓贫苦的生活,就立下了要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志向,而这样一种理想情怀一直延续至今。”梁家河就是一所大学,基层就是我们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亲切而又意义深刻。“整个过程中,没有说教,没有宏论,都是非常真实的叙述,特别打动我们。他勉励我们要深入基层,躬身实践。还给我们分享了他改写的郑板桥的诗《竹石》:‘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法学院本科生郑槐泠和统计学院本科生欧彬欣对亲历现场的记忆,则是世纪馆北广场齐声高呼“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生动图景,回想起来仍令人无比激动。

接力传承 参与思政教育的多元实践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学思政、讲思政,更是我们的责任。”当听说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比赛后,张一潇立刻与同学报名参加了。从选题开始,设计大纲、收集资料、增加互动、录制课程……一次次秉烛达旦的夜晚,一个个激烈争论的白天。“在反复的讨论、修改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背景的几支队伍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许多新点子。经过学院与学校的两轮激烈角逐,张一潇所在的小组代表学校,跻身“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的全国级比赛,以“北京冬奥会:用‘冰雪白’讲好‘中国红’”为题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思政课。

伍润昊则回到高中面向全校开展主题宣讲。围绕“我在人大的亲身经历”,他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帮助高中的学弟学妹们“用心悟好青年成长的大思政课”,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薛思齐、张一潇、伍润昊和许多人大学子,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希冀,坚定了把青春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决心。他们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是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关键问题。“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赓续红色基因、紧贴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心换心 在奋力奔跑中坚定理想信念

这一年,王曈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但不变的是她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坚定信念。“我曾在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的服务奉献中挥洒汗水,在开学季和军训工作中与同学们一起经受淬炼和磨砺,也曾见证‘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活动为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国道路上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这里落地生根,为人大学子在奋力奔跑的青春赛道上,树目标、扬斗志、指方向。

这一年,李博洋走出了学校的大门,站上了支教的讲台,从一名学生成为了高中新生的班主任,和他的学生们共同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第一次”。支教生活饱满而又充实,凌晨六点时的琅琅书声、正午阳光下的奋笔疾书、夜深人静中的挑灯夜读,构成了李博洋与学生们平凡且忙碌的一天。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双重身份,让他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感受他们深藏内心的渴望,在一朝一夕的课堂上观察他们潜移默化的改变。“我时常在想,中学的语文课程同样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政课,同样也能起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李博洋努力让课程变得丰盈,让同学们体会到课文背后有独属于中国文化的奇思妙想、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更蕴含着刻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在余下的支教时间里,他将一如既往地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教诲和殷殷嘱托,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不断擦亮“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精神底色。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