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
一 | 起 | 向 | 未 | 来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在这个深冬,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紧张筹备。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以志愿服务的热情点燃了沉寂的冰雪,集结出征,星火燎原,构筑起筹备冬奥的铜墙铁壁。他们,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志愿者。
从2002年中国夺得第一枚冬奥金牌,到2022年中国承办冬奥会。整整20年里,无数人推动了中国冰雪事业的突飞猛进。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北京将作为“双奥之城”,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精益求精,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采和魅力。这场冬奥盛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热情相邀,更是中国各方面实力的集中展现和检验。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盘桓鸟巢,每个创意都让人拍案叫绝;从普通中国人手手相传国旗,到五星红旗与冰雪五环交相辉映,每种情怀都直抵人心。这场惊艳寰宇的盛会,将中国人的浪漫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向世界展现了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
“同筑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相约冬奥,志愿人大。中国人民大学向冬奥会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助力冬(残)奥会赛事志愿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派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为这场冰雪盛会奉献我们的熊熊热情。
这支队伍从全球百万报名志愿者中脱颖而出,从北京到张家口,从一线服务到幕后保障,无论是赛会服务、城市志愿,还是文化传播、开闭幕式演出,他们将在各个不同工作领域用热情服务冬奥,用微笑温暖世界。他们将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志愿服务理念的践行者,见证“双奥之城”的荣耀时刻,体验奋斗青春与伟大事业的“同频共振”,向全世界展现“强国一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
让我们通过志愿者们的镜头,一起看看他们的生活吧
振奋精神,鼓足干劲
——志愿者们的志愿手记
@2020级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生
边峥贤
凌晨五点半的班车上有我们的身影,清晨的电台里传来我们的声音。中国奥运健儿夺金时,我虽然不能亲临现场见证夺金时刻,但听到电波那头的喜讯,我也一样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首都体育馆场馆通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我每天的工作都是与各种电台为伴。从集群早点名开始到一天的训练和比赛日程结束,我们守在电台旁认真地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每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看到运动员在场上取得好成绩,我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这段美好的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2021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生 冬奥会城市志愿者 宋谌
非常幸运能成为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非常开心能有这样一段体验,和同学们共同见证北京“双奥之城”的荣光,这会成为我非常特别的志愿服务经历。记得元宵节那天上岗服务前,我们在经过设立在紫竹院公园外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时,在站志愿者一边向我们热情打招呼,一边和我们说元宵节快乐,其中一个男生跑到我们的队伍前,一边介绍他们是台湾青年冬奥服务队,一边赠送给我们纪念卡片。在这一刻,两岸青年因为北京冬奥会汇聚在一起,共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在未来的日子里回想起来,我会怀念这个与大家共同度过的春节,怀念与大家一起在首体迎接观众的时光,怀念学校和学院细心周全的支持保障,这会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
王婷婷
「成为奥运会志愿者」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就种在心里的「梦」。2022年,成为北京冬季奥运会志愿者也算是完成了这份「心愿清单」。这次志愿活动却产生了未料到的「情感反差」,最强烈的感情并非圆梦奥运志愿者的「狂喜」,更多的反倒是一种自然而然、自自然然的「平静」。可能因为志愿服务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18岁以来,不是在做「志愿者」,就是在做「志愿者的志愿者」,好像已经融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如「穿衣」「吃饭」一样的日行而不觉的「生活习惯」,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为冬奥会的保障工作尽自己的努力是从内心生出的应当之事,然后就去做了。这次之后,积累了冬季奥运会赛事志愿等相关领域的服务经验,也希望能把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2021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生 MMC主媒体中心MPC媒体工作间助理 秦泽
生逢盛世,青年当有作为。透过北京冬奥会,从科技满满的开幕式,到场馆内各种新设备、黑科技,我亲身体会到了国家的繁荣与强盛,更感受到我们要办好冬奥会的信心与决心。这些都鼓舞我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服务各国媒体,中国青年当不负时代,有所作为。在我们的日常志愿服务中,中外记者、工作人员、志愿者、保洁阿姨、技术小哥对我说的每一句“你好”“新年好”“谢谢”“辛苦啦”都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与此同时,我们每天都会帮助许许多多的记者解决各种问题,问题解决之后他们跟我们说的每一句“谢谢”“excellent”都令我们非常开心。在我看来,每天都收获几十个甚至上百个“hello”“thank you”“it's great”,这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冬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会永远记住这份美好。
@202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
吴童
我非常幸运在冬奥盛会之时身处“双奥之城”,更幸运能加入首都体育馆赛事服务团队的大家庭。从测试赛到如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群人,一件事,齐心协力。这种简单和纯粹的努力,更是所有人大志愿者心中的一片热忱。赛事即将结束,希望这份纯粹和热忱得以长存。
@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 捷克女子冰球国家队队陪 刘炼
很荣幸这次能够通过面试,担任捷克女子冰球国家队队陪。在过去的这段时间,见证了一个场馆运行团队的发展成长,见证了冰球赛事在祖国大地上的绚丽演绎。感谢所有和自己一样在疫情背景下、在万家灯火团聚时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的工作者,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得以完成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2021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生 首都体育馆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郭思瑶
生逢盛世,奋斗其时,从“党办的大学向党报到,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到成为“双奥青年”,很荣幸自己此时此刻在“双奥之城”北京、在人民大学,又拥有了一次亲临历史现场的机会。作为首都体育馆赛事服务领域的一员,我们面对的是前来观看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的一批批观众,想观众之所想,解观众之所难。我们与观众一同见证“最美的冰”上的高光时刻,也抗住多点轮岗,长时间值守的工作考验。冬奥会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绝佳窗口,“中国风采”“中国速度”令人瞩目。我们守好每一班岗,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蓬勃青春力量。
@2021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硕士生
杨紫茉
“这里是ZPC新闻发布厅预定服务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里是ZPC主新闻发布厅,现在进行1号鹅颈麦测试…”我的工作围绕场馆内三个新闻发布厅展开:协助代表团预定、召开新闻发布会,管理新闻发布厅等。作为一名媒体志愿者,我十分有幸于京北雪原上迎接盛会,在“云顶”场馆群中接待四方媒体,协助他们讲述卓越背后的逐梦故事,记录嘉宾们的欣喜时刻,传递激昂的冬奥声音!
@2018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王丹怡
作为首都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的一员,我的岗位职责包括识别通行权限、维持通行和防疫秩序、上报和反馈有关问题等,从而保证闭环和非闭环区域流线不交叉,工作时间则主要集中在每天下午到深夜。这是一份对体力、耐心和责任心都有较强要求的工作任务,常常要在寒风中坚守数个小时。虽然免不了枯燥与辛苦,却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团队的温暖与力量,收获着难得的成长与感动。在本科阶段经历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冬奥会等多个关键节点和重大活动,我深感幸运,更深知责任与使命。接下来的比赛日,我将继续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热情服务冬奥,用微笑温暖世界。
@2018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国家体育场媒体运行团队志愿者
王煜霏
作为鸟巢团队的一员,我们新闻运行专业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参加四场仪式的上千名中外记者。在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前后,专业工作和防疫压力都是比较大的。在我看来,奥运仪式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主舞台,其中冬奥会开幕式是集中体现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首场奥运盛典。之前很遗憾没能参加重大服务活动,这次终于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这一载入史册的重要瞬间,何其有幸!为了向世界奉献一届“简约、精彩、安全”的奥运会,我将在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人大马院风貌,争取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18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李丹晨
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实现了我大学四年的一大心愿,二十多天的工作虽然伴有辛苦和劳累,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温暖与触动。在首都体育馆的花样滑冰训练馆工作,附带的“福利”是能亲眼看到各国花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无论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将”,每一位运动员都为了在奥运舞台上精彩绽放而努力与坚持,他们拼搏超越、挑战自我的精神时刻感动与激励着我。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感受到了每一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保障冬奥安全、顺利、精彩地举办在幕后的付出。正是每一个工作细节的完善和每一次工作岗位的坚守,共同汇成了一幅美丽的冬奥志愿图景。能够成为冬奥志愿者的一员,为国家重大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十分荣幸。同时,感谢学院、学校和奥组委在驻地和场馆提供的充足物资和组织的精彩活动,让闭环内的生活充实有趣。冬奥志愿服务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也定能成为一份历久弥新的回忆!
@2019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主媒体中心媒体运行领域志愿者
焦亚丽
作为中国青年,能见证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诞生,我深感骄傲与自豪;作为青年志愿者,能设身处地参与到冬奥会的工作中,我也深感责任重大。我所服务的场馆是主媒体中心,自1月4号开始试运行,这里是全世界的媒体记者的家;所在领域是媒体运行,包含着媒体服务、摄影运行、新闻服务、转播服务等等各个方面,归根结底是“服务”一词,而自己所在的总部团队就像个大家长,需要为其运转良好保驾护航。统筹全局、事无巨细,从办公室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感、信任感与归属感!我愿积极主动、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成为一颗星,虽渺小但也发着光。我们一起向未来!
@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
吴柯嘉
今夕知何夕,他乡念故乡?
风清梅子雨,乐醉鸟巢霜。
共送牛蹄远,同呼虎啸长。
岂能无梦楚,寄雪伴君航。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
吴依烨
去年填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来到北京读大学,当时就许愿说想要当2022年的冬奥志愿者,如今可以如愿,真的感到无比幸运。我从各类“大礼包”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爱,不管是学院的慰问品,校团委、团市委的物资,还是羽毛球场和电影的福利,都真的非常暖心。参加开幕式的全要素彩排时,看见国旗入场,看见全体起立注视着国旗在鸟巢冉冉升起时,那种感动溢于言表,是我会终生铭记的瞬间。虽然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不能回家过年,还是有诸多不适应,但我相信这会成为我最难忘的一个春节。感恩能成为冬奥志愿者,我也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能力,圆满完成每一份任务。让我们相约冬奥,一起向未来!
就地过年,燃情冬奥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2018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国家体育场媒体运行团队志愿者
王煜霏
首个离开家过的春节,内心应当说是不平静的。由于家和场馆距离比较近,更是颇有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当然,这种不平静更多所包含的,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开幕式的期待和对学校、学院师友的感谢。各位老师朋友的关心与驻地酒店的充分保障,让我心中的年味不减。在闭环内志愿服务过程中跨年,令我格外增强了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的感受,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身处历史现场的多重心境。我想,春节与冬奥的相遇不仅仅是因为日期上的相近,春节“辞旧迎新”的寓意和冬奥“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也是相呼应的。光荣在肩,使命在肩,我们“新鸟巢一代”志愿者必将度过一个不平凡的冬奥年。
@2019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何嘉美
第一次在现场见证国家重大活动,第一次不在家过春节,第一次长冻疮,第一次看到半夜十二点的鸟巢……在服务保障冬奥会的快一个月里,我解锁了太多终生难忘的体验。而有幸经历这一切,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慰问会上的激励礼包、春季学期线上上课渠道的开通,都令我们十分感恩和感动,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在冬残奥会的服务中继续展现人大马院人的风采,不负伟大时代,不负青春韶华!
@2020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
师鸽
这个新年对我来说是无比特殊的,虽然没有和家人团聚,但是能和很多同龄人一起,为了同一件事情共同努力,真的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MMC团队也安排了很丰富很有趣的春节活动,完全不用担心孤独!!总之很期待新年的新故事呀!一定会是一个终生难忘的冬奥年!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
王昊轩
说起来离家过年这也算是第二次了,比起上一次而言这次明显有着不同的感受。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过年“大礼包”,为我们拍摄定妆照、举办运动会、除夕午餐、桌游等活动,让这个年到处都充满着冬奥的气氛,虽然离家在外但是并没有感到孤单。面对北京疫情形势的反弹,我们唯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竭尽全力。同时作为一名人大人,我也会在服务中让人大的风采在北京冬奥中尽情展现。
用热情服务冬奥,用微笑温暖世界。冬奥来临之际,马院人不辱使命,志愿者集结出征,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洪流之中。在这个春节,他们就地过年,与冬奥联结在一起。透过他们的身影,我们得以窥见冬奥志愿者们的心路,感受冬奥建设和志愿者们的大爱。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属于北京、属于中国的高光时刻已经到来。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就像期待每一个终将来临的白天。以青春之火燃情冬奥,借青春之力共赴未来。马院人正在高扬志愿旗帜,在这场冰雪盛会中激扬美好,舞动青春。
冰雪之上,星火热情不熄,燎原万里。让我们共同为这场冰雪盛会喝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