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一)

2023-05-10 16:45:05 杨东杰 王天 张乐 吴双 叶和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党中央对思政工作的政治需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强调充分运用网络等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适应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方式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托网络传播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当前,网络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是高校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在信息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多、接受时间短的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将高校学生吸引到学校各新媒体平台周围,用什么样的内容黏住学生群体,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需要各高校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文化建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涵濡浸渍”的作用,更易于形成润物无声的育人力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兼具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就要不断优化宣传文本,深耕“文化土壤”,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达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目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移动互联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与互联网发展高度融合,社会生活已然网络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伴随着网络化的深入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发展和自觉深入等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的说来,伴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社会信息化基本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越发艰巨,挑战巨大,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呈现出滞后于互联网新发展和网民新需求的问题。

2016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有 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自媒体发展已经既成事实。手机中的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个人应用发展日益丰富。作为信息介质的自媒体发展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当下以大学生在线为代表的网络思政门户和以“徐川”等为代表的网络思政大“大 V”不断涌现,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

各个高校从学校层面到学工层面也不断建设和完善自身的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官微和公众号。辅导员、一线思政教师、一线思政工作者是和学生最直接接触同时也是接触最多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基层的“单元”。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正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辅导员、一线思政教师、一线思政工作者面向自己学生进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建设有自身教育特色的时代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亲和力、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创新方法,促进自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参与和运用,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上的积极性和黏性。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公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与时俱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需要

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每日面对的学生群体,已经演进变化为一个与中国互联网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相伴相融、相濡以沫的 95后、00 后。他们是网络特别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尽管这个群体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 7.5%左右,但对这个群体网上抽样调查显示有65.41%的移动上网设备保有量,使他们在移动搜索用户中以 22.6% 的占比位居其他各年龄群体的榜首。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称之为正处于人生成长“灌浆期”的群体,也同样每日被互联网的各种信息“灌浆”,是当前最亲移动互联网的一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传统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实际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强调学生的学术成绩,也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是满足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需要。这就与当前大学生主观需求相吻合,使他们乐于该学习方式,而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借助手机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大学生之心,需要转变“填鸭式”、“说教式”等旧的学习方式,发挥他们积极主动、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善于协作等特点,将他们吸引并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全过程,真正入脑入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打造一批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需要

在网络思政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辅导员、一线思政教师、一线思政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薄弱。掌握网络技术、网络特点并将其游刃有余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并非一蹴而就,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虽然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普遍存在能力薄弱的现象。同时自身建设的网络思政,管理呆板,缺乏创造力,视觉冲击力度小,信息更新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讲,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样的境况只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网络平台上没有建立与大学生平等互动的观念,依旧保持着“独奏者”和“说教者”的姿态,没有转型为平等的“引导者”和“协奏者”,使得网络思政工作难以深入人心。这样导致思想教育工作未能做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信息连通、资源共享。二是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从大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相比其它方式来说显得相当的无力,不能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水平。如果不能意识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主导学生思想动向和针对满足真实需求,就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新形势下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基本要求是明大势、懂技术、讲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认同,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西方包括自由主义思潮在内的各种理论派别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不摇摆。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必须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行家里手,能始终站在网络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要以我为主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更要知己知彼,洞悉可能发生的网络漏洞,增强网络危机预警意识,出台实际工作措施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支队伍必须锻造扎实的工作技 能,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挑战;这支队伍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分流,而应该成为专门化、专技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的策源地;这支队伍不仅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配齐配强大有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应掌握符合网络特征合理合法的工作方法,懂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用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网络言语,回归网络情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谢虞南,谭西涵,胡潇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06).

黄英.后真相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8(34).

郭彦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

吴健,丁德智.对大数据条件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



责任编辑:杨东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一)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