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总书记的足迹,我院学子探访大河、大油田的诗和远方

2022-09-05 08:59:54 袁姝雨 王圣钧

清风拂过,芦花摇曳,灰雁翱翔,丹顶鹤栖息,行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践队员感受着“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

从黄河入海口到胜利油田,从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到杨庙社区,情满黄河,心系油田,7月26日—28日,我院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共同组成青春向党实践队,在迎接二十大之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东营路线,寻根寻脉,聆听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情满黄河,心系油田。实践队员在黄河入海口合照留念 李洪刚摄影

追足迹、零距离,真实践寻真知

山东东营,一片因黄河而变的土地,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黄河奔腾万里,在东营孕育出年轻的冲积平原;1961年在此喷涌出华北平原第一股工业油流,胜利油田正式发现。”实践队队长黄东谋在出发前的准备会上动情地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党的建立与发展也正是如此,组建这支党员实践队,我们要感受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要坚守初心,继续走好这条路。”

在杨庙社区,一面面展板记录着黄河治理与油田开发的历史场景 李洪刚摄影

幸福新风徐徐吹来,生活如大河般奔涌向前。位于垦利区董集镇的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建的新型社区,覆盖沿黄河大坝11个房台村。“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社区的初心石上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讲话,如今,水泥路平坦宽敞,背街小巷清清爽爽,墙面绘画栩栩如生,和美生活近在身边。“我看到社区内党群活动中心、幼儿园、养老院、卫生室、健身室、青少年之家、超市等一应俱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满足!”社区公园的向日葵开得正盛,实践队员田志康感受着社区的幸福生活,洋溢着向日葵般灿烂的笑容。

实践队员在杨庙社区与社区老人话家常 李洪刚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在杨庙社区考察时曾说到:“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看到你们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我感到很欣慰。”实践队员王圣钧在记录本上写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唯有不忘初心,一往无前”,带着对黄河治理这项伟大事业的崇敬,探索更多新风貌与新建设。

百鸟集、百花开,绘就生态画卷

一条大河,斑斓如画,万物共荣。实践队员东营调研的第一站,是黄河入海口。湿地入城、鸟儿入城,开门见绿、行路见荫,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一块块生态招牌为这座城市加冕,昔日的盐碱滩,今日的金字名片,一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展现在眼前。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持续开展生物物种群数量、分布位置、活动行为监测,同时还对当地生态系统格局、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链下游的底栖生物和鱼类等进行全面观测。”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智慧大屏前,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屏幕实时显示的保护区监控画面和相关数据。

实践队员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智慧大屏前合影,大屏实时显示检测数据 李洪刚摄影

走进安澜码头,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凭栏远眺的码头,总书记的话在耳边回响:“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实践队员李瑛用文字记录当时的感受:“当亲眼目睹辽阔的黄河时,内心百感交集,这是一条养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母亲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中共党员,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要让浩浩荡荡的黄河继续奏响澎湃乐章。”

新把式、新气象,科技粮圆乐业梦

年轻的沃土,变革的种子,阡陌纵横,黄河滩上种出了多彩的“几何画廊”。构建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推广应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精准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行种植制度改革……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力量,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昔日“不毛之地”正变为年轻的“希望之地”。

示范田旁,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盐碱地种业生态高效发展特色之路 田治康摄影

 “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楼我们参观了第二代农机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和第三代无人驾驶农机的研发。‘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句话在这里诠释的淋漓尽致!”实践队员孙涛面对智能农机的升级换代,连连赞叹。

实践队员走进示范田,满地的绿色和天空一样广阔无边,在那里有习近平总书记尝过的盐碱大豆,更有黑小麦、马铃薯、藜麦等37种新品种作物。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宜药则药,在农高区44万亩滨海盐碱地上,生态优先、适地而用的盐碱地种业生态高效发展特色路正为全国盐碱地利用作出示范,通过探索和实践“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创佳绩、立新功,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这片曾经荒凉贫瘠的盐碱地上,一代代石油人踏平千难万险,开发建设81个油气田,为国家贡献原油超12.5亿吨,打造了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气概,用激情用汗水用热血和生命贡献了澎湃的动力源泉。

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内,实践队员在“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口号照耀下学习石油精神、感悟石油文化 李洪刚摄影

科技创新是支撑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走进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了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技术、CCUS项目等关键技术,从激情燃烧的战天斗地,到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是石油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也是石油人才的转型升级。“油田专家的介绍与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研究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紧密契合。”实践队员王少科表示受益匪浅。

实践队员跟随工作人员登上钻井平台,参观油田生产现场 李洪刚摄影

在胜利油田,让实践队员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橙色安全帽下一张张坚守的面孔,“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鼓舞着我们,石油能源建设对国家意义重大,我会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向着新目标奋勇向前。”海风阵阵,机器轰鸣,钻井平台上,实践队员凝思笃志,志愿为国家能源需求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希望你们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近在耳边。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用行动深读思政“教科书”,直观地感受科技、生态等国家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践行强国印记,筑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队员始终在路上。


责任编辑:张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7月26日—28日,我院学生党员在迎接二十大之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东营路路线,寻根寻脉,聆听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