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党支部“市场首席进校园”特色品牌项目:“三赋能三推动”工作法

2024-12-23 12:55:00

 一、主要做法

1. 党建赋能工作机制建设,着力推动特色项目精细化。一是以党支部与基层教学组织协同建立组织机制。“市场首席进校园”系列讲座启动于2022年秋季,依托新设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开展。为加强组织,经济学党支部与经济系于2023年3月成立项目工作专班,由党支部书记和经济系主任任双组长,支部委员和系务会成员任成员,定期沟通策划及实施。二是以互联网平台完善示范带动机制。为充分发挥辐射作用,项目长期以线下线上方式开展。除积极向学院内外师生、部分经济领域校友发布讲座预告外,2024年还依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和新疆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共同组建的经济学虚拟教研室邀请相关师生参加,并在讲座后及时把新闻稿发布到学院网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平台。三是以党建活动经费强化保障机制。在工作专班组织下,项目从2022年无经费运行,升级为2023年由学院讲座经费支持。针对学院讲座费以职称为标准、对校外无职称专家支持有限的情况,在2024年再度升级为由党建活动经费支持。

2. 党建赋能项目功能建设,着力推动特色项目科学化。一是聚焦新时代经济实践发展,推进项目内容层次化。开展“市场首席进校园”系列讲座旨在解决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且理论滞后于实践等现实痛点。2024年项目首次把内容从宏观经济拓展到中观产业。比如,2024年第3讲从新质生产力角度重点分析了半导体、机器人等科技产业发展,2024年第4讲从现代产业体系角度分析了未来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模式。二是聚焦思政育人功能发挥,完善“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讲座前,要求校外专家在讲授中融入党中央最新精神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协力完善PPT内容。在讲座中,改变由嘉宾先报告再交流的传统讲座形式,调整为校外专家主报告、校内教师穿插引导、师生频繁互动的新型讲座形式,以弥补校外专家不熟悉课程思政功能等缺陷。在讲座后,与参与师生深入沟通双师同堂互动教学效果,不断总结改进。

3. 党建赋能专家资源建设,着力推动特色项目品牌化。一是依托党员教师个体对接专家资源。充分发挥部分党员老师的市场资源优势,以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为前提,从实践背景、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工作热情等多维度考虑,邀请一流校外专家参与讲座。二是依托学院实践导师制度稳定专家资源。基于校外专家意向及精力,结合双方单位的相关规定,2022-2024年陆续新聘5名校外专家加入学院实践导师队伍。三是依托产学单位协同强化专家资源。2024年12月,经济学党支部与基金业龙头易方达基金固收与多资产党总支、公益基金会党支部开展联合党建活动,达成由易方达派出专家常态化支持讲座、定期组织师生到易方达参观调研等合作事项。目前,已形成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罗志恒(2023年7月、2024年10月参加总理座谈会)、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2023年7月参加总理座谈会)等为代表的一流专家资源。

二、工作成效

1.有力推动了支部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2022-2024年,“市场首席进校园”系列讲座累计举办十四次,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举办4、5、5次,分别邀请校外专家4、5、6人,内容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财政、金融、产业等多个领域,参与人数累计达588人次,预计2025年将举办8次。这有力支撑了经济学党支部开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2024年4月入选)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2024年10月入选)。形式方面,促进支部党建工作从过去两轮驱动发展为三轮驱动,即形成“教师党支部内部党建+与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党建+引进校外专家创新党建”的新局面。内容方面,促进支部党建工作从过去的以理论学习为主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受众方面,促进支部党建工作辐射对象扩大到支部外教师、其他专业本硕博学生、毕业校友等,2024年还包括了新疆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的部分师生。

2. 创新打造了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的“1232”工作模式。具体为:把握一个方向,即紧密结合新时代经济改革开放实践,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方向。促进两个融合,即通过“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双师同堂”教学,促进经济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两个方面深度融合。构建三个机制,即以党支部与基层教学组织协同强化组织机制、以互联网平台完善示范带动机制、以党建活动经费强化保障机制打造两类载体,即以现有或新设实务型、理论与实务兼具型的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为载体。根据计划,“市场首席进校园”系列讲座将在2025年春季首次扩展至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模式:理论与实践》举办三次,并将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后拓展至本科生课程。

3.显著增强了师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和能力。意识方面,通过引进校外专家进入校园、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互动讨论等,深化了师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认识,并启发了研究问题。比如,通过引进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李艺铭讲述未来产业,使师生认识到“未来产业是塑造国家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认识到发展未来产业的紧迫性。能力方面,校外专家以不同专业领域补充了师生对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理解,有利于师生深化实践认知、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知识体系。2024年支部党员教师胡继晔、周敏丹、赵文睿等获得国家社科、国家自科等纵向项目立项4项,熊金武、熊柴等获得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3项,立项数量和获奖数量均开创支部历史最好局面。



责任编辑:熊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党支部“市场首席进校园”特色品牌项目:“三赋能三推动”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