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第69期|财税学院罗昭为你诵读《党史(二)》节选十三

2021-03-14 16:20:21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全院师生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激发师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担当者。

欢迎浙财大财税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罗昭同学为我们诵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节选十三。



《中国共产党历史(二)》节选(13)


在纠“左”中对若干问题的新认识


在初步纠“左”的过程中,党中央、毛泽东提出若干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体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及其以后,毛泽东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尤其看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乱子之一,就是把生产关系的作用夸大到极端,以为生产关系的迅速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提高就必定带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不顾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人为提升生产关系,结果反而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以第一次郑州会议为转折点,党中央、毛泽东开始纠正生产关系超越发展阶段的“共产风”等错误。接着在武昌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毛泽东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主要错误是“陷入超越社会主义阶段而跳入共产主义阶段的空想”。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只有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状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某种变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同志们要记着,我国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毕竟还是很低的。苦战三年,加上再努力若干年,全国的经济面貌可以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但是那时离开全国高度工业化、全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目标,还将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至于离开社会产品大大丰富、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这些目标,就还有一段更长的距离。而没有这些,当然就谈不到进入人类社会的更高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党中央、毛泽东批评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急于过渡的错误,强调要划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指出在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在社会主义阶段上停步不前,但是企图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勉强进入共产主义,无疑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空想。后来,混淆所有制界限、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又一再发生。这表明,党在纠“左”过程中初步总结的这个教训和产生的这个认识,对于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调整生产关系、防止陷入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论错误,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大跃进”前,党的理论工作者就对社会主义社会还要不要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有没有作用等问题进行过探讨,提出过肯定的意见。“大跃进”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展了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价值规律、商品生产被认为是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东西而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否定。有了“大跃进”的教训,党对社会主义还需不需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有没有作用这些曾经在探讨中的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而且认识明确。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时指出,避开使用还有积极意义的范畴——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价值法则等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不彻底、不严肃的态度。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又明确指出:“有些人在企图过早地‘进入共产主义’的同时,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这种想法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确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商品经济很不发展的国家,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服务,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是党中央纠“左”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农、轻、重”为序的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内容。新中国在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时,就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既有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作依据,又有中国的具体国情作依据。但是,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不能离开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否则就成了失去两翼的“孤军”。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时,就提出要吸取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教训,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以钢为纲”,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轻工业则受到挤压,生产下降。在庐山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对“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特别提出要对农轻重关系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过去安排国民经济的次序是重、轻、农,搞十大关系时就提出两条腿走路,可是没有执行,或者说是没有很好执行。过去是重、轻、农、商、交,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交、商。这样提还是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并不违反马克思主义。重工业我们是不会放松的,农业中也有生产资料。以“农、轻、重”为序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对《论十大关系》的发展。这表明,党中央在纠“左”的实践中,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极端重要的基础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综合平衡是整个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国民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运行本来应当是一个相互协调、大体均衡的过程。如果失去平衡,各部门、各行业之间比例关系不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大跃进”运动恰恰破坏了国民经济本该有的平衡,使工农业之间、工业内部之间、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农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失调。

当时把综合平衡看作“消极平衡论”,因而提出“积极平衡论”。毛泽东指出,“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综合平衡。说是两条腿走路、几个并举,实际上并没有兼顾。他说,整个经济工作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三种平衡: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平衡;工业内部的平衡;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是在这些基础上的综合平衡。综合平衡是党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来的正确方针。党中央把“大跃进”中破坏综合平衡作为重要教训之一,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坚持综合平衡方针提供了新的借鉴。

责任编辑:吴妍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欢迎浙财大财税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罗昭同学为我们诵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节选十三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