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吴晓波教授、刘景江副教授助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2021-11-21 20:19:59

支部吴晓波教授、刘景江副教授

助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0月12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大学举行。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工支部党员吴晓波教授受大赛组委会邀请,担任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湾区高教论坛总评委嘉宾,并作大会报告。支部党员刘景江副教授作为第一指导人指导的“GoPrint——多功能智能打印机先行者”项目斩获总决赛季军,也是全国唯一闯入冠军争夺赛的本科生项目,获本科生创意组三强排位赛最高分,为本科生组第一。

                                             

浙江大学参赛师生在颁奖晚会现场(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

吴晓波教授在大赛现场

吴晓波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从年轻人身上,我们看的到这种全球化的热情。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的对接技术源头的创新,甚至有些是原创性的技术。这是代表我们整个社会的未来的。”

之前吴晓波教授还出席了教育部在10月9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互联网+”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来源:教育部新闻办)

“当今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作为现代社会建设人才的最重要孕育地——大学,肩负着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安上新型“创新发动机”的历史重任。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垂青更有准备的新青年。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潮头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潜能,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参加“互联网+”大赛等这样的创新创业活动,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同学焕发出了他们的潜力,有了更高的综合素养,在科研等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业精神,都能做出更不一般的成绩来。

本人有幸自去年起担任大赛的点评嘉宾,值得高兴的是,从参赛作品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出色地展现了原始创新驱动的创业,涌现了一批新兴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更是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形成“杀手锏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领域上与往届相比有了长足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创新创业教育从“小众”向“大众”转变,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革新,进而从根本上走出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中庸”的保守文化,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勇于挑战、擅于创新、具备强烈创业精神的新一代青年。

信息来源:教育部新闻办、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基地、

编辑:应瑛

审核:郑刚


责任编辑:应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吴晓波教授、刘景江副教授助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