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巩固学习西迁精神,激励奋进新时代学生党员,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于4月13日在贵州参观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故址和遵义会议会址,感悟求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13日上午,支部成员来到湄潭中学校史馆参观,原湄潭中学与浙大附中合并成如今的湄潭中学,在校党委书记陈仕全的讲解下,大家了解了西迁时期浙大附中的发展历史以及合并后浙江大学与湄潭中学的紧密联系。参观完校史馆后,在武欣老师和陈仕全书记的带领下,支部成员们向湄中广场上的竺像献花。
随后,支部前往文庙参观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纪念碑和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支部成员了解了西迁办学期间的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以报国的信仰。
在向导的带领下,支部成员们先后参观了欧阳曙旧宅(浙大文艺活动旧址)和浙大永兴分校教授住处(教授楼)。向导为我们讲述当年的一些趣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时教授和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湄中、文庙、永兴,随处可见“求是创新”的浙大校训,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浙大对湄潭深刻的影响。
下午,支部一行前往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参观。遵义会议作为红军长征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回望那一段峥嵘岁月,感悟现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一件件历史文物向在场的学⽣党员们讲述了红军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伟大长征精神。
道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浙大西迁万里办学,是为了保护师生,也是为了保留办学和教育的火种,而在艰苦的条件下,教授和学生不仅坚持学习和科研,更是前往当地中小学任课、帮助当地农业发展。重走西迁路,我们看到了老一代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担当。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全党同志上下一心,共同奋斗,才使得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求是精神和长征精神为我们指引了未来的方向。参观结束后,支部书记钱璞凡表示感觉到了年轻党员肩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认真学习、为社会服务,向着“灿若星辰”的人生价值、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下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