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案例】勇做服务三农的排头兵

2021-01-19 12:41:20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汪自强,扎根农村 14 年,科技支农,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张国平、周伟军,多次跨越南北半球,农业技术援非,帮助刚果(金)摆脱粮食进口;邬飞波,既做科研,又带支部,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教工党支部始终争做服务三农的排头兵,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化农民、推动农业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分享浙大经验、浙大智慧、浙大方案,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作物所教工党支部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将党支部建在农学学科上,本着“立足本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工作理念,以支部建设为着力点,带领全体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建有特色的服务型党支部。

党支部书记邬飞波教授,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自2014年来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支部紧紧立足学科发展这个落脚点,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把“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全方位,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作物所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不断增强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支部现有中共党员41人(含预备党员1人),100%拥有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7人;其中45岁以上12人,45-35岁10人,35岁以下19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2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3名,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6名。

支部于2005年获得浙江大学先进党支部、2014年获得浙江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获得浙江大学优秀“五好”党支部,在2016年中组部“两学一做”检查组来浙江大学检查指导工作,作物所教工党支部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汪自强教授(前右)指导农民

张国平教授(右四)和周伟军教授(右三)与刚果(金)农业园区工作人员合影

做法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先”,这句话像座右铭一样立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大楼的入口,时刻提醒进入这栋楼工作和学习的每位老师和同学,不忘国本,更不能忘“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立院之本。

依托专业背景,做促进科研成果落地的“实干家”。在“科技报国”的思想引领下,把支部建在研究所,把原本的科研带头人培养为党建带头人,既带出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新气象,又助力国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双带头”代表、党支部书记邬飞波就于2006年获评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做科研顶天立地,求真知止于至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张国平、樊龙江、舒庆尧和武亮为代表的党员同志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多次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重要论文,为农作物基因测序、育种,提升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周伟军课题组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自2010年以来连续6年列入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累计推广 222.6万亩,增效4.32亿元。自主研发多个农用无人机机型、飞行控制系统和植保喷药与田间信息获取应用技术,为油菜等作物的田间便捷高效管理、油菜产业的综合开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力量。目前,支部成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达60余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6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25亿元。以作物所为第一单位,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达250余篇(内影响因子10以上8篇)。2017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大作物学科荣获A-好成绩。

深入田间地头,做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努力构建层次分明、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派出教师百余人担任省科技特派员、几十个团队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于全省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切实为地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化农民。以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汪自强为例,他已在泰顺县坚守14年,为当地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技术推广种植面积一万多亩,争取科研经费达1千万元。每年,全体党员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先后深入浙江余姚、温州泰顺、嘉兴南湖等地开展灾后指导、扶贫服务等活动。2006年,汪自强在台风 “桑美”过后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帮助农民力争恢复受损果树生产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浙大-湖州模式”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成效显著。 2012至2015年间,专家团队开展产业发展调研20多次,举办培训班50多期,现场指导2000多人次,并在稻田养殖、水旱轮作、循环农业、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构建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湖州也成为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主动走出国门,做推动农业技术援非的“好伙伴”。校企合作推动建设非洲刚果(金)第一个现代化农业园区“浙江大学-卢本巴希大学-华友农场”。多次带领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生到当地进行技术培训和咨询,扩大玉米、水稻、小麦和蔬菜等种植面积,提升农业水平。与当地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社区和大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为当地农民提供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和农业教材,传播农业种植新思路、新观念,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超5000人次。建立农学和园艺学科为主要支撑学科的交流项目,鼓励青年学生走进非洲,服务非洲,做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导者。青年党员自发组织举办“青年学者论坛”系列活动,定期邀请海内外大师做客作物所,帮助师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

潜心立德树人,做青年人才农业报国的“规划师”。围绕“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优秀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为指引,与农学本科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工作开展“红色1+1”党支部共建,通过专业教育引导、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全方位促进青年学生成长,做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积极探索传统课堂教育与现代在线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事业之友”教职工党员与非党员结对制度,通过对群众思想上的关怀、学习上的指导、工作上的帮带和生活上的关心,更好地联系服务广大群众。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采访农学老教授、编写人物传记,坚定学农、爱农、志农、从农的理想信念。积极探索红色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青年教师和学生将农学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

链接

汪自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所教授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训办主任。从教三十余年来,他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着作教材6本,主持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浙江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2005年,他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的号召,成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兢兢业业服务浙江偏远山区温州市泰顺县15年。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专门发布《教育部关于授予汪自强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汪自强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爱国为民、科技扶贫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扎根山区、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案例】勇做服务三农的排头兵。做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做青年人才农业报国的。与农学本科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