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文脉华章——葛晓弘综合材料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开展,展出宁波市综合材料绘画领军人物葛晓弘的15组近30幅作品。展览由《文脉系列》、《江南窗语系列》两大主题构成。此次展出的最大作品《江南窗语组画-树犹如此》宽达16米,气势恢宏,相当震撼。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修复艺委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浙江省美协、宁波市文联共同主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北区委宣传部承办。
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
据葛晓弘介绍,文脉系列作品嵌合《国学经典书库》网页生成的二维码图形,综合运用了材料语言的意义与象征。
“葛晓弘艺术研究的可贵之处正是要使主题获得‘生态’和‘文物’的双重社会价值。他由河姆渡遗址及河姆渡农耕文化的考察介入,创作了《文脉系列-秋收冬藏》。”对这件以出土文物“碳化稻谷”为构思母体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胡伟这样评价道:“这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寻访了河姆渡这个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后,在材料与表现上寻找所有贴近主题的物质,又通过技法表现使它们融化在作品的叙事情节中,这样一来,使作品有温度,主题得到升华。”
主题作品,获国内艺术权威点赞
葛晓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委会副秘书长,宁波市江北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其作品曾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展以及三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
本次展览是葛晓弘个人艺术创作图像的一次汇总和溯源。展览赶上了疫情,没有安排开幕式,葛晓弘并未因此感到遗憾。今天,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到现场参观画展,并对展览做出高度评价。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他点评道:“‘史诗般的恢宏’的主题运用丰富而恰当的当代综合材料艺术语言来表现,这很不容易,而葛晓弘近年来创作的‘文脉系列’作品对主题的宏观把控和颇具深度的精微刻画,使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融为一体。”
展出的《文脉系列—文脉华章》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文脉系列—第三次浪潮》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新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
展厅中的《文脉系列—秋收冬藏》由河姆渡农耕文化的考察介入,以“碳化稻谷”为载体,寻觅古今对话的线索。画面干涸的土地下蕴藏着作者对历史和现今的思考。
江南窗语,是他对浙东山水草木的视觉依恋
展出的“江南窗语系列”作品采用原生态的表现方式,强化水墨文化的意造,烘托江南烟火之气。
展厅中,巨幅作品《江南窗语组画—树犹如此》十分震撼。“我想借此表达了对浙东山水草木的视觉依恋。”葛晓弘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
2006年,葛晓弘创作了长15.35米、高1.77米的巨幅国画《浙江第一大樟》,之后在原画基础上,于两旁各配了一幅用此树樟叶制成的石窗作品,使之成为一幅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由此,视觉维度和材料质地都得到了拓变。
“当我在一千两百年前的古樟下集扫落叶,再以叶塑窗时,由此想起‘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古意。这也许是我在图像溯源中能找到些自我表达的图像志和图像学吧”。葛晓弘说道。
“葛晓弘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历史意象的案例,纵横时空,与时代对视交互,成就了一系列令人振奋、遐想、神启和沉思的作品。”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马善程评价道:“他的作品挖掘出了自身对地域文化的自觉,以及对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敏感,一步步促生了从水墨到综合材料的蔓延。”
全国综合材料绘画领域,“文艺甬军”异军突起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生艺术版块,担当起当代架上艺术发展的时代重任。而从四明大地走来的“文艺甬军”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我市综合材料绘画先锋人物频频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并获奖。这次葛晓弘走上中国美术馆这个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办展交流,又一次彰显了“文艺甬军”的实力。
“这得益于宁波这些年综合材料绘画浓厚的创作氛围。”市美术家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种解放思想的力量,启发了一批宁波本土作者开始自觉地介入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并为此提升自己的感知力,强烈的表现欲求和求变求新的激情,让他们的作品富含动人魅力。”
自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落地宁波以来,展览已经成为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截至去年宁波已经办过三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现在它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宁波乃至浙江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