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时,我们团队就对如何利用数据推动生产力发展、提升专业市场运行效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苏为华教授回忆道,“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是浙商大统计与数学学院(以下简称:统计学院)在数字化服务中的首次尝试,也是我国第一个标志性的专业市场指数。
高校是服务社会的人才集聚地,也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目前,统计学院围绕全省高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地方政府与企业已有十六载,正逐步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和支撑浙江全域创新的“金名片”。
从义乌指数出发,发挥学科天然优势
行走之江大地,创新潮涌可触可感。在创新的浪潮中,涌动的数字,推动着人类活动进入了一个指数化的时代。
“社会经济活动指数化,让社会经济活动以各类指数形式呈现,通过指数化成果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相应的指数经济进入社会化时代,以指数为平台或渠道,可以获得指数带来的直接与间接效益。”在浙商大统计学院副院长陈骥教授看来,统计学作为以指标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编制指数上具有天然优势。
因此,近年来,统计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协同,陆续编制并发布了一系列统计指数。这之中包括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中国·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指数、中国·永康五金指数、中国金恒德汽车用品价格指数、临沂商城价格指数等6个指数,均在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指定官方网站定期发布。
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采用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指数编制方法,选择一系列反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用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景气活跃程度。
为了不断跟进完善“义乌指数”的指标体系与数据基础,同时将实体市场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平台,“义乌指数”发布以来,每年暑假统计学院都会组织统计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各分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商户,向商家收集数据,从实践中深入了解义乌指数的意义,了解各行业发展状况。
“学院有责任、也有义务宣传好数字化改革成果。学生们通过实践,可以实实在在参与到数字化改革进程中,提升自身的使命感与认同感。”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敏辉介绍,目前,学院通过与义乌小商品城、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临平区统计局等共建实训基地,定期派驻实习生参与课题调研与项目研究,进一步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智慧成果和重要意义。
从数字化起航,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数字化改革的本质是连接、数据与驱动,关键在于高效收集产生的数据,并通过整合使之具有驱动力、生命力,从而形成对生产、经营与管理有价值的信息。
2021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发布,这让浙商大统计学院服务数字化改革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翻开了服务社会的新篇章。
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经济统计系的教师们不仅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还通过具体实践,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水平,收获颇丰——
与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管委会、清华大学联合研发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信息平台,助力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与杭州市商务委员会联合研发了杭州公共海外仓管理信息系统、杭州市出口名牌管理系统、杭州跨境指数数据直报平台,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数字化管理;
与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协作开发了海洋企业可视化数据统计管理系统、海洋大数据安全维护信息管理系统、海洋经济产业信息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实现海洋经济领域的数字化管理。
当“数字浙江”建设进入新阶段,如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更科学监测、更精准施策、更全面掌控,为政府数字化治理助力?
2022年,统计学院与之江实验室大数据智能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计算机团队利用统计学、计算机与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协作,共同打造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及模拟推演平台,实现宏观经济预测预警、产业评估与推演分析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及模拟推演平台不仅是一项数字化改革成果,也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统计教师党支部与之江实验室大数据智能研究中心党支部“五联共建”的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浙江省块状经济的特点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关要求,尝试在永康市和临平区进行落地,助力‘全球五金指数发布之都’与‘数智临平’的建设,持续产出数字化改革成果。”经济统计教师党支部书记张崇辉教授说道。
“五联共建”,释放发展内生动力
眼下,浙江数字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产业、新形势,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深度参与改革,发挥好先行优势,继续奔跑在赛道前列?
这就需要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办学格局,充分释放办学体系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能。
近年来,作为全省高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浙商大统计学院强化担当意识,通过实施课程联育、课题联研、学科联建、人才联造、智库联培的“五联共建”工程,为数字化改革夯实服务基础。
在“课程联育”方面,学院结对统计局等实务部门,丰富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通过协同兄弟院校,共建教学中心,提升教学技能。同时联系党政部门,深化课程思政,丰富教学内涵。
在“课题联研”方面,学院充分发挥统计学科在调查、分析、监测及评估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优势,打通“产学研用”壁垒,强化与统计、发改等属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合作,积极参与海洋经济、电子商务等国家试点工作。
在“学科联建”方面,学院积极对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A+统计学科,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联合协助长春工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建设统计学科。
“‘人才联造’是‘五联共建’工程的重中之重。”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刘仁平进一步介绍:“我们正牢牢把握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对接合作契机,推动在高层次人才聘任、青年教师培养、教师访学交流等方面形成预期成果,做强省优势特色学科,努力打造数字化改革紧缺的统计人才高地。”
此外,聚焦数字化改革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学院充分发挥“浙江省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院”“统计评估与公共决策研究中心”“杭州之江经济大数据实验室”等智库作用,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方面重点攻关,推动“智库联培”。
奋楫扬帆正当时,厉兵秣马再前行。刘仁平书记表示,社会服务一直是学院办学的重要使命。“接下来,我们将以‘五联共建’工程为抓手,服务地方与自身发展相互促进,为浙江打造数字变革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