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微党课: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浙商大经济统计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4-11-13 16:47:35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5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统计教师党支部书记张崇辉教授主讲的党课“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浙商大经济统计永远在路上”在潮新闻(浙江日报媒体平台)上线。

传承薪火守初心,铸魂育人新作为,一代又一代的师生用青春与热血推动着它迈向国家一流学科、国家一流专业的理想和抱负。

作为浙江工商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室之一,经济统计系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已建成全国一流党建(第三批全国样板支部)、全国一流专业(经济统计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统计学科成为了在全国有位置、全省很重要的学科。回顾建系历史,经济统计系的发展分为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砥砺前行

——经济统计系的前身“统计科”

在计划经济时代,统计是供需平衡分析的重要工具。在以商业为主的杭州商业学校中,统计是“四科”之一,成为现今浙江工商大学历时最悠久的专业之一。

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计划统计专业每年招收两个班共100名左右的学生。那时的统计,虽然初级(主要功能为供销调存、商品流转记录),但却面向政府,极富特色且定位鲜明,培养了几代社会各界的精英。

第二阶段:厚积薄发

——发展初期的经济统计系

1980年,经国务院审批,教育部发文同意成立杭州商学院。“计划统计”专业更名为“商业计划统计专业”,授予经济学学位。同年,46位同学成为商业计划统计专业(计8001班)的第一批本科生,包括了后来成为江苏省省长的许昆林、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局长杨和荣、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等。

在该阶段,留校任教的本校毕业生主动承担起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重担,先后去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后来成为国内著名统计学者的苏为华教授和李金昌教授均在该校获得了硕士与博士学位。

1990年,杭州商学院成功获批统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经济学学位)。

第三阶段:崭露头角

——开始走向全国的经济统计系

在90年代,苏为华教授和李金昌教授凭借科研上的突出表现,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当时,有三大标志性事件,让统计学科及专业走向了全国。

一是,1994年,国内统计学中文权威期刊《统计研究》对期刊的发文数和刊出总字量按学校进行了排名,杭州商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厦门大学之后位居第4,引起了全国统计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浙江省内引起了轰动。

二是,1996年,统计学科获批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是学校仅有的4个学科之一,对统计学科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青年学者在“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频繁崭露头角。其中,李金昌教授于1993年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是经济统计专业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项目。

第四阶段:草根逆袭

——在全国有位置的经济统计系

2001年,统计系撤系设院,成立了“统计与计算科学学院”,并于2006年更名为统计与数学学院,标志着统计系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学科带头人李金昌教授和苏为华教授的领导下,于2011年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012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8;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获A-,并列全国第7。获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017年)。经济统计专业也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浙江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工商大学的统计学科已逐步实现了“在全国有位置、全省很重要”的目标。

第五阶段:不忘初心

——继续奋勇前行的经济统计系

在苏为华教授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也逐渐活跃在统计学界,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全系教师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教学特色,积累了丰硕的科研和教学成果。

新时期,经济统计系的全体教师将贯彻老一辈统计人的勤勉进取,不忘初心,完成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任务,在冲击国家一流学科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责任编辑:李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浙商大经济统计永远在路上。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