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业设计党支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铁血丈夫林觉民

2022-03-11 23:31:12 池楠欣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铁血丈夫林觉民

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二十四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2022年3月10日学生工业设计党支部在党支部副书记庞欢欢的组织下进行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铁血丈夫林觉民”的学习会。


01

人物简介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一说5月3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02

人物生平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少年林觉民觉得教育腐化,力赞邹容的“革命军”中所提的“革命与教育并行”,与几个进步同学在福建城北找了房子,自办私学。

林觉民还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为了激发市民的革命思想,林觉民和同学一起成立读报所,其中收纳了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小册子,订了《民报》《苏报》《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国女报》等进步报刊。

林觉民尤善讲演,常常宣传革命道理。有一天晚上,他在城内锦巷七星君庙参加爱国社活动,发表了一篇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拍案捶胸,声泪俱下。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恰好在场。事后他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专攻日语。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不久,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

1911年1月底(清宣统三年一月),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策动广州起义。赵声、黄兴分别任统筹部的正、副部长。林觉民得知后,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

1911年4月9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九日),林觉民告别了陈意映,带着20余人从马尾登船驰往香港。

1911年4月11日(清宣统三年四月十一日),林觉民到达香港。此时,参加起义的人员陆续从各地赶来。林觉民一趟趟地在香港与广州之间来来往往,负责把这批人护送进广州。

1911年4月23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主持起义工作,因为出了内奸。

1911年4月24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夜,林觉民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在香港,林觉民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的《与妻书》。

1911年4月25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增兵广州,加紧搜捕,部分秘密机关也遭破坏。黄兴只得临时决定于27日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原定的十路改为四路。

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下午5时30分,林觉民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李准甚至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可以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张鸣歧则认为,这个“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

1911年5月3日(清宣统三年五月二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03

学习会及学习心得



在3月10日的党支部学习会上,学生工业设计党支部成员们学习了一些有关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铁血丈夫林觉民”的内容。通过这次学习会,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了《与妻书》文字剖心沥胆,情如杜鹃泣血。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民国热血男儿林觉民那感天动地的侠骨柔肠,可谓"缠绵与悲壮交错,侠骨与柔情齐飞",那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绝笔情书,看多少遍都是柔肠寸断,读多少次都是泪流满面。那是一个年仅24岁男人的绝笔,字字深情,句句戳心,写尽了为国家为民族即便赴死在所不惜的豪情壮志,对不能与妻子白头到老的遗憾。林觉民和其他革命烈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交响乐,像冲锋的战歌振奋着革命人士继续为国家完成民主革命。百年回望,林觉民始终没有离开我们的视野,我们一致认为,我们应该不断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做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设1902 庞欢欢



“吾诚愿与汝相守而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当死胜于活着的时候,为免千万钟情如你我之人再受生离死别之苦,为免有朝一日狼犬之人生戮你我于眼前,我因而具有了抛下你一人赴死的勇气。

林觉民及其同仁所作之事,无非“启蒙”二字,这二字逡巡在其为之抛洒鲜血与头颅的故土上百年之久,至今仍不知去向何方。

不知到何时,我们才会实现志士们当年所期待的愿望,那个令林觉民们心驰神往,弃挚爱于不顾而为之舍生的世界,何日才得真正建成。

当我们回想起这段历史,林觉民们的鲜血时刻高悬头顶,告诫目下的人们,是否有愧于先人,是否仍在为着一个更好的国家而奋进,是否仍然愿意为着理想而舍弃权力、金钱、欲望与私心。只得时刻谨记先贤所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工设1903 仇佳宁



 通过组织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铁血丈夫林觉民》了解到广州起义英勇牺牲的林觉民的事迹。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学习新潮思想,只为救国,英勇就义,舍小家为大国。尽管他的一生很短暂,却活出了不一样的辉煌,被后世铭记。他的绝笔书《与妻书》表达了热血男子舍身家国的英雄气概,“为谋天下人谋永福”感动后世的人。

如今的和平安逸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在珍惜和平生活的同时,不能忘却舍家为国的精神气概,现在的我们也要为建设更好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设1901 池楠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那么多的名字,轻轻蒙上了薄尘。然而,终究会有一个名字不会被我们忘记,有那么一段血色的爱情,冷凝成黛色的泪滴,挂在长满青苔的石头墓碑,见证血雨腥风中,两个人的生死契阔。只看那百年黄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页薄笺,空庭夜冷,十丈红尘转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记忆。“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这是林觉民先生最后写给妻子的《与妻书》。今天学习会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将其通篇再读。以前我也读过,当时只知这是林觉民先生最后写给妻子的一封信,却未曾深想这“最后”二字的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人生能有几个“最后”,严格来讲,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去世时。林觉民先生去世前的最后一件事想着的是给妻子留下这一份情真意切的《与妻书》,可见他心中的巨大不舍,可是为了人民的事业,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去了,抛下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和深爱的妻子壮烈牺牲。这其中的情与意,不言而喻,深含于此的,是林觉民先生为国献身的那一份壮志豪情!







责任编辑:学生工业设计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二十四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