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匠心独具,看小哥哥玩转非遗制扇

2021-06-12 15:13:50

    大家还记得去年财务会计系开展的“非遗制扇 匠心至美”手工折扇制作活动吗?当时有一位小哥哥一直在教大家如何穿扇面,他就是保险161班的张旭东同学,他从小就和古法制扇结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旭东的“扇子世界”。

108道工序:成就一把手工竹扇

"一把扇子要108道工序,光原材料准备就有砍竹、锯竹、破边、冲边、水煮、扎篾、打眼、选边、刨皮、对号和打磨这11个步骤。

将砍回来的竹子去节选取合适的尺寸,放入加有稻草的沸水中蒸煮一小时,以达到防蛀的目的。煮好后将竹子去皮放在室外透风处吸收日晒夜露,但绝不能淋雨。为了让竹片的性状更稳定,颜色更好看,晾晒好的竹片需存放十年才能成为一把精致折扇的原料。

扇骨和扇面的制作则更为精细。选取好竹片用造型刀打磨扇骨,即‘刨梢’,将扇骨打磨成扇子的既定形状,如方头、圆头等。打磨扇骨是最费时也最能看出技术水平的步骤,这一步往往要费时一周左右,需要用磅刀、扇刀以及各种型号的锉刀来回打磨万余次。定型之后还要用传统挂镰刮出扇骨的棱角,用毛竹壳和榆树叶蘸水打磨让其光泽透亮。经过牛角丝拉丁后再用安徽宣纸做扇面,一把扇子才能完工。"

保险161班的张旭东介绍道,聊起这种传统的古法制扇方法,他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张旭东从小耳濡目染,早就熟悉了做扇子的每一道工艺,对其中的部分技艺还颇有研究。

图片114.png

耳濡目染:从小与制扇工艺相伴

2018年12月,张旭东就来到江苏无锡参加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以“匠心·传承·创新”为主题的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活动中,他在我校选送的《茶悦竹风、纸上生花》中,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以“杭州三绝”为主题进行现场展示,张旭东主要负责的就是古法制扇工艺的现场展示。在所有的传统技艺展示中,他的制扇工艺独树一帜,引来了不少围观。

图片115.png

图片116.png

图片117.png

张旭东的家在安吉县西北部的鄣吴镇,那里翠竹连绵,不仅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乡,还因制作竹骨折扇闻名而被称为“折扇小镇”。张旭东的爸爸张北兴从十几岁开始就做扇子了,到现在40多年,是远近闻名的“制扇大师”。

在张旭东的印象里,他的童年就是和扇子在一起的。小时候他经常要给爸爸帮忙,比如常常要把竹边或者扇子搬到太阳底下晒,或者帮忙打孔。那时候他还帮在制扇厂工作的妈妈穿过扇面,小小年纪的他就能够一把接着一把熟练地完成这项工作,有时候做的累了、困了,他就在桌子底下打个盹。就这样,张旭东从小就和制扇结缘。

图片119.png

张旭东从小开始,便在父亲身边学习如何以传统的技艺打磨扇子,现在回想起来,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磨扇的时候总会扬起很多灰。而打磨只是古法制扇的一个环节而已,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体会、不断练习才能被熟练掌握。为了学习更多,张旭东一直很努力,也吃了不少苦,他说,做扇子经常要和刀具还有各种各样的打磨的工具打交道,这些工具都很锋利,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划伤,学习的时候手上基本上创口贴不会断,撕去一张又贴上一张,有时也会被竹子的一些边上的刺刺进肉里,做的多了,手上还会起厚厚的老茧。

如今,打磨扇子、打孔、穿扇面、烫钉这些技艺在张旭东看来已经不在话下了。

张旭东说虽然学习制扇的过程很辛苦,但这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有意义的事。他很享受作品完成时的成就感,特别是抚摸着光滑的扇骨,让他感受到了这门技艺的无穷魅力。

图片1111.png

图片1112.png

2018年4月,财务会计系就曾邀请张旭东的爸爸来系部教同学们制作手工折扇,那时候,他就作为爸爸的助手指导大家做扇子。这件事给他很大的触动,他感觉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竹扇制作一直坚持着传统而又繁复的工艺技法,因此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他们鄣吴村,学习制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制扇是一门辛苦而又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需要一颗精益求精的匠人心,需要手工艺人历经时间的磨练,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他说,如果有可能,自己一定会跟随爸爸的脚步、加入到这一支队伍中来。

一把折扇摇曳千年文化,不仅折进匠人的精工细作,也扇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苏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保险161班的张旭东同学,他从小就和古法制扇结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旭东的“扇子世界”。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