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师德师风优秀、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近日,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王小明带领教育技术学231班、232班学生赴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东城第二实验中学见习。
首先,同学们来到了一个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一体的创客空间STEAM教室,这里的设计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随后,同学们来到3D打印区,这里可以设计并打印出各种模型,将创意化为现实。在机器人编程区,通过编程和组装机器人,同学们体验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最后,在开源硬件区,学生们亲自动手使用Arduino和树莓派等工具,学习如何设计电路并编写程序。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热情,还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董雅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STEM课程校本化推进》的讲座。她指出,STEM教育要根据学校特点、本地文化和学生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项目,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董老师认为,课程的本土化设计是推动STEM教育成功的关键。她结合东城中学实际情况,介绍了STEM教育如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相结合,如学校基于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竞赛,既帮助学生掌握机器人技术,又引导他们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董老师还讨论了教师在STEM教育中的新角色,她强调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STEM教育的评估应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与合作能力,而不仅仅是最终成果。
讲座结束后,董老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就STEM教育实施、就业竞争力方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STEM教育的兴趣和思考。
此次见习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学校创新教学空间和实践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同学们将汲取教学设计的灵感,为未来的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提供实际参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