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0-12-04 21:29:07 郭笑鸽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2月1日上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在京召开《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出版座谈会。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出席会议并讲话,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汪鸿雁主持会议,全国学联主席钱菱潇及高校团委、受访人员和采访组、连载方和出版方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贺军科指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通过一个个跨越时空、具体生动的故事,全面呈现了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期对青年大学生一以贯之的关心关怀,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发展脉络,是指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宝典,是广大团干部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方法指引。全团要把习近平同志关心关爱大学生的故事纳入“青年大学习”常态化内容,作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牢记教导,努力做有志气、有才气、有锐气、有骨气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把习近平同志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艺术、方法、作风纳入各级团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和团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广大团干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全面提升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能力水平。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傅振邦,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吴刚,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团中央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高校学生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


座谈发言摘编


感悟领袖关怀 勇担青春使命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贺军科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的美好愿景,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使命光荣。如何书写无悔的青春?这是历史的叩问,也是国家的期许、个人的关切。《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给了我们启迪。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就是希望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希望广大团干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青年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方法,全面提升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再领会、再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为我们追根溯源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素材。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们能够真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厚实践根基。思想源于实践,思想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25篇采访实录既有从1984年至今、历时36年的时间线,也有从县到市到省、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空间线。习近平同志几十年来用实际行动为“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提供了权威注解;以“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等一句句金句带给当代青年深刻的启迪。可以说,系列采访实录中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无不闪耀着思想的火花,从中我们能充分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流之绵长、根基之深厚。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们能够真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炽热情感。伟大的思想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既展现思考的深度,也传递情感的温度。在25篇采访实录中,许多受访者都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习近平同志当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细节,这些细节无不折射出习近平同志和大学生在一起时,他的内心是炽热的,正是这份炽热给大家留下了温暖而难忘的记忆。面对深夜到访、素不相识的大学生,当时已是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不但没有见怪,还热情接待、约定第二天到办公室深聊;在参加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会细心地和每一位同学握手,主动侧着身子面向发言的同学。这样的细节在采访实录里还有很多,这些细节之所以成为大家难忘的记忆,就是因为小细节彰显大情怀、折射大人格,随性之举尤见真情,也尤为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寄予无限期待,时代也赋予大学生以光荣责任。习近平同志和大学生朋友们在一起时,聊的最多的主题就是青年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才。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大学生群体,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勉励与教诲各有侧重,将这些勉励和教诲综合起来,就是指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宝典。

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大学生。1987年,习近平同志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大学考察时,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几十年来,“志存高远”是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大学生反复强调的期望要求,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新时代大学生生长在物质条件丰裕、职业选择多样、社会思潮激荡的新环境,既有立大志向、干大事业的难得机遇,社会上也有一些消磨意志、令人迷茫的腐蚀剂。新时代大学生要牢记“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古训,经得住考验,抓得住机遇,努力成为有志青年。立大志向首先就要站得高。习近平同志在和青年大学生交流时,常常谈到大我和小我的关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突破个人立场、视野的局限性,才能全面把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辨析纷繁复杂的现象和矛盾,真正看清大势大局,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其次还要看得远。人在年轻时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找到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并努力坚持下去。要立长志、不要长立志,只有看得远,才能做到淡定从容、坦然自若,才不会纠结于一时一事的成败。最后还要立得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的道理,立足每一个平凡岗位,干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切实克服“激情有余、韧性不足”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就要练就过硬本领,做有才气的新时代大学生。习近平同志在和大学生朋友们交流谈心时,不仅强调学习之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而且传授如何学好本领、增长才干的有效方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条。第一,在点滴积累中长本事。习近平同志讲:“一个举重运动员破世界纪录,不是他‘天生丽质’,一下就举起200公斤,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加起来的,干大事都要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这个例子十分形象地告诉大学生们,练真本领靠的是点滴积累,要花时间去沉淀、凭毅力去坚持,必须耐得住寂寞,没有捷径可走。现在,各种所谓的成功学、速成课层出不穷,很多都是大忽悠,迎合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心态。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教诲,在学知识、长本领的问题上“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第二,到人民群众和基层实践中去长本事。习近平同志告诫大学生朋友们,“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真正的才气不是自命清高、和基层群众格格不入,真本事是要群众认可的,是要经过基层实践检验的。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向习近平同志学习,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全身心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在基层实践和群众指导下淬炼真知,更好成长为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有用之才。

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就要勇于开拓创新,做有锐气的新时代大学生。大学是孕育创新的摇篮,大学生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造潜力激发,经常勉励大家要从“会读书的人”变成“会创造的人”,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鲜明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和创新自觉,充分认识到在创新发展的问题上“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必须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硬核支撑。新时代大学生要摒弃世故圆滑、精明油腻的所谓“成熟”,始终精神舒展、生气勃发地面对生活和工作,敢于直面挑战,善于推陈出新,拿出青春该有的样子来。

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就要矢志艰苦奋斗,做有骨气的新时代大学生。“自找苦吃”,这是当年不少大学生感到既印象深刻、也影响深刻的人生指引。习近平同志讲:“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这是一份人生磨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自找苦吃”就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不论生活条件是好是坏,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的前进姿态。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讲,这既是极富针对性的人生提点,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要求。回顾历史、观察当下、展望未来,国家和民族之间竞争的接力赛是没有终点的。我们能看见的是不少国家和民族在这场接力赛中被淘汰出局,但还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宣称已经到达成功的终点,因为时间不会停止、赛跑还在继续。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大学生千万不能坐享其成、耽于安逸,必须继续奋力把自己这一棒跑得更快更稳。要有那么一股“你越卡我脖子,我的脖子就越硬”的不服输、不信邪的劲头,骨头硬、敢斗争,咬紧牙、肯吃苦,用我们的不懈奋斗来换取青春出彩的人生价值,捍卫来之不易的岁月静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三、新时代团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努力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读完25篇采访实录,我们能够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既是这么要求的,更是几十年如一日这么亲身实践的,为全党作出了示范,更为广大团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看齐的标杆。

做青年工作,要真不要装。习近平同志和大学生交流交往,每一次都是发乎内心、出自本色。无论身在什么地方、身处什么岗位,他总希望找各种机会和青年人在一起,总想着和青年人多交流。上世纪80年代,书信往来是大学生们主要的交流方式,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给包括河北农大在内的全国各大学正定籍大学生写信,通报家乡发展情况,鼓励大家学成回乡贡献力量。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上,深情寄语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大学生。据大家回忆,寄语在当时属于创新之举。这些和青年人交流的方式,习近平同志一直坚持到现在。他和青年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总是发自内心地赞美青春、肯定青年。“你们年轻人,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这么伟大的目标,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看你们的了!”“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到年轻人中间和青年学生相处,到学校看看。”许多青年朋友讲,听到这些话语总觉得很激动,感到内心暖暖的。新时代团干部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首先就要培养对青年人的这种真挚感情,发自内心地感到青年之可爱、青春之可贵,主动和各行各业的普通青年交知心朋友。只有培养起对青年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掌握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通关密码。

做青年工作,要导不要哄。习近平同志做青年工作,从来不是一味地迎合青年,对于青年群体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遇到的考验,总是毫不避讳、直言相告。他会贴心地帮助青年消除困惑,告诉大家“年轻人对生活的结论不能下得太轻易、草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他会坦率地指出青年存在的问题,告诫大家“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他会深入地给予青年指导,但只是给方向,不给画框,不给答案,引导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锻炼本领。正是这种亦师亦友、负责任、讲原则的引导,使得大学生们发自内心地佩服习近平同志、信任习近平同志、追随习近平同志。新时代团干部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就要准确把握不断分化的青年群体、多样多变的青年思想、更加丰富的青年需求,从思想的高度、用真理的力量去引导青年、赢得青年,不能当青年的“尾巴”,要走在青年前列、时代前列。

做青年工作,要行不要论。古人讲:“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诲之所以能够让大家信服、愿意照着去做,就是因为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习近平同志要求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会告诉大家自己当初是如何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大学生“自找苦吃”,同时也会告诉大家当初自己是怎么吃苦的;要求大学生刻苦学习知识,同时也会告诉大家当初自己是怎么学习的;要求大学生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同时也会告诉大家自己在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新时代的团干部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求青年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青年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成为青年人的榜样,努力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不断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增添感召力。

《习近平和大学生朋友们》的文字是静止的、凝固的,但它所传递给读者的形象是生动的、鲜活的。我有一个十分强烈的阅读体验:开卷品读,眼前时时闪现的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青年之友;掩卷品味,脑海里逐渐浮现的是一个高大伟岸、举旗定向的青年导师。归根结底,贯穿其中的是青年气质,扑面而来的是青春气息。我们常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具有的青年气质、青春气息,展现的是党的领袖的崇高风范,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品格。

未来三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一瞬,但在中华民族千年发展史中必定是划时代的一页。时代赋予中国青年的使命极其光荣,责任极为艰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在投身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创造更加美好之青春人生;广大团干部要向总书记学习,在全身心投入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中创造更加蓬勃之青春事业;至为关键的,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创造更加富强之青春中国。


让青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下奋进

 全国学联主席钱菱潇


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更是引领我们牢记总书记殷切期望、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谈一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

第一个词是立场。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有两个。第一个场景是习近平总书记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要求大学生们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实践锻炼中逐步成长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二个场景是总书记到中科院考察调研时,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们说,“希望你们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我感到,这两句话集中反映了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坚定政治立场、尽快成长成才、矢志奉献社会的殷切期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深刻思考、认真体会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第二个词是方法。每次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同学们的寄语,我都感觉像是在面对一位慈祥的长辈,听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给年轻人提出最宝贵、最中肯的建议。在与大学生朋友们交流时,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与事业的基本功。总书记在邀请正定籍学子回乡调研时,不仅给同学们讲调研的背景意义、方式方法,更要求同学们老老实实作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调研报告写得“实实在在”。我感到,这是总书记在用他人生经历的感悟为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方向、教方法,其中蕴含着我们取之不尽的经验财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坚持问题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努力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尽快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第三个词是动力。报道中有一个小故事特别地触动我。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大学考察时,负责操作“大鼠机器人”实验演示的同学出现了失误,当时这位同学感到特别内疚,但习近平同志面带微笑宽慰她说,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希望她能在这个前沿领域做出更多探索。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体会到总书记的平易近人,更让我体会到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宽容与鼓励。这让我联想起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所讲的,“当青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时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当青年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多给他们一点提高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苛责”。这些贴心的话让每一个大学生听了都倍感温暖。我感到,有了这样坚实而宽松的大环境,我们青年一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开拓进取、矢志创新创造呢!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指导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体会,结合实践去感受,矢志不移去践行。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作为学联学生会组织的骨干力量,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与嘱托,坚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在投身新时代国家、民族前进和人民奋斗的伟大洪流中,奋力书写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新篇章。


习近平的谆谆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曹兵海


我是这组系列专题报道第一篇《习近平总书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的受访人。时隔30多年,我一直忘不了习近平总书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借今天的机会交流三点感受。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指引我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有一种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一以贯之、直观生动地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当中。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写信,让我们感受到他作为正定县委书记,对家乡学子那一份由衷而发的关爱。他邀请我们返乡调研,为的是引导我们用知识去服务家乡发展、造福家乡人民。我们也深深理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尚情怀,他才会在每一个岗位上都鞠躬尽瘁、忘我工作,他才会从陕北、从正定一路走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崇敬和热爱的领袖,他才会面向全世界发自内心地说出那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这种高尚情怀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上大学之前,我还没有来得及把人生价值的问题彻底想清楚,经过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指导和示范,特别是在他的指引下自觉而经常地开展社会实践、把自身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刻内涵。我经常跟学生讲,虽然养牛是一件看起来很具体的工作,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带着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去做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做精、做出水平。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指引我自觉养成用事实说话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留下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就是“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实事求是。他跟我们作交流,没有说过一句虚话套话,从来都是直入主题,一切思考都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比如他说,县里做决策,前提是把现实情况摸清楚,这就是请大家来做调研的目的。他还嘱咐我们,调研不要只看表面,而要注意发现背后的机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反映了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当前我们党正在大力纠正“四风”问题,我理解,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对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很有好处。

这种工作态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担任全国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之后,经常和专家同事们交流,核心的观点就是希望树立“做事要实”的理念。这种理念与工作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和企业合作时,企业评价技术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牛长不长肉。我带学生的方法也是一个“实”字,所有学生都要到养牛厂参加育牛的全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只有经过这种实战的锻炼,学生们才能学到真本事。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润物无声的育人方法,指引我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要求。当年参加完调研之后,我和同学们都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教育人的专家,也是做群众工作的高手。说心里话,当时提起要见县委书记,大家多少会觉得有些紧张,但等真正见到之后,才发现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习近平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就像亲人和挚友一样同我们拉家常、谈思想、教方法,耐心解答我们的困惑,热情鼓励我们为家乡多做贡献,还请我们吃了一顿肉包子。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一次春风化雨,使我的思想和能力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经常回想起这些方式方法,反复体会其中蕴含的逻辑机理和实践要求。学生向我请教问题时,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鼓励他们自己作探索,不给现成答案,只给方向和指导。时间长了我也发现,用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学生们既记得牢、又用得活,而且还培养了自信心。我感到,新时代的年轻人就是要多给这样的鼓励和激励,引导他们自觉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锻炼成才。


牢记总书记教导,做新时代奋斗者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郭晓宇


我是这组系列专题报道最后一篇《习总书记寄语我们“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行循自然”》的受访大学生,也是2019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学员。2019年7月16日是我特别难忘的一天。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大学考察,特意来看望暑期留校的大学生。我实在没有想到,总书记那么忙,心里还牵挂着留校的学子们,专程抽出时间来和大家谈心鼓劲,这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亲眼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激动,简直都要哭出来了。在随后的交流中,总书记用他亲切和蔼、睿智幽默的话语,给同学们上了特殊而难忘的一课。后来我跟大家交流,发现有三个方面的感受是非常一致的。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既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也是青年学习的光辉榜样。虽然那天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不长,但每个在场的同学都感觉很有收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循循善诱,就像家里的一位长辈在为我们讲授人生的道理、指引前进的方向。我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勉励大家的12字寄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我感觉这既是对人生经验的高度凝练,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把握。志存高远,就是要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梦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脚踏实地,就是要扎扎实实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成绩成就精彩的人生。行循自然,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及时找准人生定位,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同学们都感到,习近平总书记既是这样教导大家的,自己也是这样去做的。我们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苦和不易,但是总书记并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从给自己定座右铭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七年的插队时间,不仅没有荒废,反而为成长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样的经历,让同学们既感动、又崇拜。与总书记相比,我们深感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学习,努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和辉煌。

第二,当代青年既是生逢其时的幸运一代,又是重任在肩的有为一代。在那天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就时代与青年关系作出了深刻阐述。他说,“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到2049年,那时你们是50多岁,正是这个国家的栋梁和支柱,要撑起中国龙的骨骼,撑起祖国的未来”。这些饱含深情、满怀期待的教诲,让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逢其时,是因为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的中国,拥有更好的奋斗基础和成长条件;我们重任在肩,是因为生在中国梦的冲刺阶段,注定要承担起更为重要的时代责任。国家兴盛,青年有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时代交付的这份重托,要勇敢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在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当代青年最美的人生华章。

第三,我们既要及时树立坚定的成长目标,又要勇于把目标的实现付诸行动。我们感到,领会和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不仅要在思想上有跨越,还要在行动上有突破。对于在校学生来讲,最好的行动就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积极参加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快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作为一名“青马班”学员,我时刻牢记并认真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在抗击疫情期间主动报名成为防疫志愿者,并拿出奖学金向一线医务工作人员捐款。我感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是快乐而坚定的,这种快乐和坚定,就来源于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奋斗方向,来源于头脑中对理想信念的那份深信和笃定,来源于把人生价值融入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一宏伟事业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是深受大学生爱戴的青年导师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干部 王丽莉


我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课题组成员。前不久这本书得以正式出版,我和同事们都感到非常激动。今天,我想交流在这次专访过程中的两点感受,这也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心声。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关怀,令人深受感动、由衷敬佩。这次专访形成的25篇访谈稿,集中而生动地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以来,关心、关爱和关怀大学生朋友们的点点滴滴,其中饱含着对一代又一代青年按党的要求健康成长、为祖国建功立业的殷切期待。课题组的同志们对这些稿子反反复复读了几十遍,有的甚至达到上百遍。可以说,每读一遍都有新感动、新启发、新收获,直到今天,我们的脑海中还会时常浮现出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无论是在正定邀请同学们返乡开展调研,还是在厦门骑自行车给同学们送月饼;无论是在宁德热情接待深夜造访的大学生,还是在福州热忱帮助开展社会实践的北大学生;无论是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坚持和大学生们见面交流,还是担任总书记以来先后多次参加大学生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多次给大学生回信,与大学生座谈。这一幕幕令人动容、催人奋进的场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朋友的关心、关爱和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它深深根植于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高瞻远瞩。这是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最为感动、也最为敬佩的地方。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指导、引导和教导,令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指导并不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而是来源于他对学习成果的深刻总结和对成长经验的系统归纳,对当代青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比如,指导参加农村调研的同学们“调研报告要写得实实在在,不要写赞美的话,多写政府部门没掌握的情况和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比如,教导大学生们学习时要学会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不要把基层当大车店,要学会“自找苦吃”、志存高远、行循自然。比如,寄语在校大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安心学习,学有所成,早日参加建设,造福桑梓”。比如,鼓励大学生们“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去真正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特别是担任总书记以后,每到一处考察,总是尽量抽出时间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总书记深情嘱咐同学们“要立志干大事,而不是当大官、求大名、图大利”,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勉励同学们“立志要高、起步要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端正择业观念,精准定位,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号召同学们“选择到社会最需要,到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等。这些金句良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深信笃行的人生信条和自觉行动。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和同事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时空穿越”,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在思想、精神、情感层面经受了触及灵魂的洗礼。从一次次访谈中、一个个故事中、一句句话语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全党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也是一位深受大学生爱戴的青年导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按照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成长和发展,努力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实”的精神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 户国栋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情节生动、细节温暖,让大家集体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的谆谆教诲和深切关怀,也让北大的共青团干部集体接受了一次政治上、思想上、方法上的洗礼。我多次读、多次想,内心最突出和深刻的感受就是“实”的精神。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之心,源于真情实感的“实”。虽然报道的字里行间所描写多是日常工作生活的细节,却很容易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被其中的真实情感所感染和打动。我深刻感受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自己的工作有多么忙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记关心青年成长和进步,始终对青年抱着真挚而厚重的情感。长期以来,他耐心地指导青年做调查研究,深入浅出地与同学们讨论学术典籍,还亲自骑自行车为学生送月饼,他与青年的谈话明白通俗、风趣幽默,往来书信的文字对话亲切、朴实。在青年心里,他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习校长”,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一位值得尊敬的导师。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就要向总书记学习,做到对青年动真情。今年疫情期间,北大团委在学校党委的部署下,及时推出了“暖春行动”、“敲门行动”,针对同学们在学习、求职和生活上遇到的现实困难,寄送物资到家门、传递温暖到宿舍、心理支持到心坎、就业帮扶到身边。不少同学打来电话表示感谢,称赞我们的工作“充满爱、有温度、有情怀”。

“不畏浮云遮望眼”——育才之要,寓于实事求是的“实”。从系列报道中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也真正懂得青年的所思所想。他对青年的引导与启迪,只给方向、不给画框,只给提示、不给答案,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循循启发、“精准滴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既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团干部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青年的成长不怕选择多、可能性多,怕的是失去方向,怕的是像过河的小马一样盲目跟着大部队向前走,到最后变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就和总书记讲的道理一样,“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这就是在提示我们,不管是青年也好、团干部也好,在选择方向和路径之前,都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准真实情况,找到最合适的那个“方向”。当代青年思想认知多元多样,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要想将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没有弯子可绕,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深耕细作”。

“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国之治,始于笃实力行的“实”。在系列报道中,还有一个关于“实”的角度,那就是总书记勉励青年朋友们要学为所用、笃实力行。我粗略数了一下,在25篇采访实录中,“基层”这个词被提及了80多次,“调研”一词出现了120余次,“实践”更是被提到了200余次。习近平同志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正是从广阔的无字书中读懂了中国社会,收获了关于什么是农村、什么是群众、什么是实际的“真知”。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还是在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他始终鼓励身边的大学生朋友们积极地走进社会、走向基层、走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大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而“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北大团委认真贯彻总书记的要求,大胆创新,为本科生专门设置了思政实践的必修课,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以所用,在泥土中滋养真情。今年以来,北京大学的3226名同学组成191支团队,分赴29个省份开展思政实践课程。一名带队的教授说,100年前,马克思主义从北大传播到中国大地;100年后,希望我们的北大青年通过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田间地头、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源:共青团中央 河南青年发展汇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笑鸽 管梦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