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张家榨村旅游扶贫模式

2021-01-19 15:00:34

一、案例摘要

木兰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吴建顺目睹家乡的落后与贫苦,特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作为指导单位,投资创建了木兰草原风景区,关心关注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以发展旅游为途径大大加快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张家榨村新农村建设。

二、背景原由

张家榨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东南方,东接万寿村,北抵西凤山,西连大阳村,南临红十村。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居民471户,有耕地面积1608亩,山林面积9600亩,水面积200亩。

曾经的张家榨村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小山村。之前的张家榨,当地有个歌谣“下雨一团糟,干旱一把刀,山不高,植被少,无水源,环境全靠人打造”。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恶劣。

2005年3月,已小有成就的吴建顺回到家乡,他看到这里山水依旧,仍是满眼杂草丛生的土山包,通村的道路是羊肠小道,拖拉机也开不进去。几十年过去了,家乡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尽磨难,苦不堪言。他决心回家创业,帮助家乡人民发家致富。

三、处理经过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邓爱民教授为组长的旅游咨询团队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吴建顺于2006年3月28日成立了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园之初,景区投入1500余万元在景区门楼西侧建设草原新村,占地面积12680㎡,总建筑面积11240㎡,全部为别墅式的二、三层楼房,已修建了小型水库三座,改造水塘8口,打水井3口,全面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仅改善水利方面,投资就达到420万元;另投资20余万元为蔡吴湾修了水塔;投资了86万元安装了315KVA变压器,解决了“三通“这个老大难问题完善供电、给排水、消防工程、太阳能、暖通工程、绿化等配套设施,将张家榨村聂家岗湾60户村民整体搬迁到新村。

草原景区游乐项目的承包,在各项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当地农民,景区安排当地村民去义务小商品市场学习考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家庭困难、没有技术的,务农或失业的中老年男女,也被安排在景区从事安保、保洁、绿化、后勤和客房服务等工作。景区不仅安排周边数百村民就近务工,而且还带动了周边30余家农户发展农家乐。

四、结果成效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的长期指导下,张家榨村草原景区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2015年“五一”期间,游客人数呈现井喷现象,单日游客高达3万人次;2016年,业绩仍以38%的增幅高速增长,草原收入突破6400万,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5.19”中国旅游日,游客人数高达4.7万。并且木兰草原在黄陂区政府的主导下,与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云雾山抱团打造,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并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胜地” 、“武汉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武汉风筝放飞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已于2016年成功挂牌新三板。目前,景区知名度提高,游客量也飞速递增,游客覆盖湖南、河南、江苏、江西等周边城市,带动了周边交通运输、旅店住宿、餐饮服务、农副土特产、养殖、零售、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十余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当地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收入已突破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4年2368元提高到2014年人均5万余元。修建果园120亩,苗圃220亩,植树80000株,打造草原4800亩,当地村民的生存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以前的仅靠种田艰难维持生计的普通农民,短短几年间就发展成为草原新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新村村民聂昌盛,在草原承包帐篷项目,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村民迁入新村后,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了村民脱贫致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启示体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指导的张家榨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的启示为:乡村旅游是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的大产业,是推进贫困乡村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完善经营机制,推进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切实将乡村旅游打造成能脱贫、可致富的优质产业,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张家榨村旅游扶贫模式。促进了张家榨村新农村建设。将张家榨村聂家岗湾60户村民整体搬迁到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