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华社一组“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的报道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网民讨论改革,谈得最多的还是生活中最直接的变化、实打实的利益。
改革是党的主张,亦是人民的要求。担负着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是改革事业的主角,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改革的“人民观”生动体现在习近平谋划和推进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
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今年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会上,他多次提到“人民”二字,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习近平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涉及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的重要改革任务。每项任务都与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如此,其他领域同理。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习近平的要求始终如一。
近年来,习近平已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组会议、14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后出台的改革举措数以千计。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属于重大体制改革,有的侧重于克服机制性梗阻,更多的是一系列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的政策性创新。
每年新年贺词,习近平几乎都要谈到这方面内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是最让他欣慰和高兴的事。
2020年新年贺词,习近平说:“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万亿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不只一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严肃表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为此,他告诫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他语重心长地提醒领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
每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习近平都要求,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在中央深改组成立1000天时,网上有句话十分流行,“有事@深改组,组长是咱总书记”。回顾总结全面深改七年来,习近平领导改革的过程,正如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的:
“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向人民学习,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一次,习近平引用汉代王符的名言阐述如何推进改革:“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他随后解释道:
“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每一次改革突破,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每一个经验的创造,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是将成就归功于人民,他由衷赞颂“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这是习近平改革“人民观”十分重要的内涵。
这几年,习近平多次同青年、知识分子、基层代表、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等群体座谈,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期待,勉励大家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这几年,习近平频繁到地方考察调研,深入城市、农村、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革命纪念地、生态保护区等,倾听民声、问计于民。
这几年,在重大改革文件起草、重要改革举措出台前,习近平都要组织有关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讨论修改。
在习近平看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他提出,要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习近平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习近平曾对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作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人民重托一往无前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驶向更深的水域,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就必须一往无前。这是一种更大历史角度的“人民观”。
习近平常说,是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说: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这些年,在习近平直接领导下,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公立医院……一项项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一个个“硬骨头”被逐一砸开。
2019年3月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习近平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前不久,习近平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2020年1月至8月,习近平风尘仆仆,仅地方考察调研就已10次。在习近平带领下,改革开放事业继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雨无阻向前进。
习近平说过,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