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重要职责,在高校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市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着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不断擦亮 “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为充分展示我市广大高校辅导员争做立德树人“大先生”的良好风貌,教育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特别推出“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名师风采”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刘艳坤。
刘艳坤:做一名成就学生的最美奋斗者
刘艳坤,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重庆市创新创业导师,曾任重庆市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她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依托学校党建统领“665”机制,围绕学生工作“六大体系”建设,项目式清单化精心打造“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形成高效协同、整体联动的“立体式大思政”新工作格局,激发育人新活力。
刘艳坤参加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论坛
引领学生有境界
刘艳坤有效构建“544”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践模式,打造“七个有力”样板支部,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强战斗堡垒,18年来见证陪伴了2196名学生的成长、发展。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创造性落实辅导员“五个一、三深入、两日志”工作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管理服务中沁润理想信念,全链条闭环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五维同育”汇聚新动能,培养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所带班级中先后涌现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上百个优秀集体、个人,所带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5届达95%以上。
刘艳坤与学院领导一起分专业分班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
心系乡村有情怀
2019年,刘艳坤主动请缨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在2年多的驻村工作中用思政工作方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育人落在实际行动中。创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洽多所高校百余名师生到城口、巫溪等偏远山村锻炼,所带“罗江村青少年之家”等团队获市级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打造“深耕精培”特色学工品牌,立德树人成效显著,被人民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10余次。作为市级“创新创业导师”通过巡回演讲、案例分享,现身说法介绍乡村工作实践经验,言传身教激励“研究生支教团”、应届毕业生主动投身基层、边疆就业。
刘艳坤(中)荣获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带队伍有方法
刘艳坤主持市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把握育人规律,强化教育引导,带领辅导员团队实施政治领航行动,提升政治领导力;铸魂育人行动,提升思想引领力;动能汇聚行动,提升基层组织力。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她为1万余名辅导员和学生提供讲座和个体咨询。工作室孵化出优秀辅导员、教育博士等上百人。
刘艳坤(第二排左四)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探索规律有提升
刘艳坤长期专注于学生工作痛点、难点,凝练优秀经验上升为理论,支持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一学”工作研讨会。所带团队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余项,主研50余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核心刊物发表学生教育管理论文10余篇,主编《心履山村》等专著2部,撰写资政报告6份,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
18年来,她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她做好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与学生同频共振齐成长;她育人育己坚守初心使命,深耕精培铸牢师生教育报国信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