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论持久战》的史鉴价值

2021-09-27 09:20:35 肖文渊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所做的讲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抗战10个月来的战争经历和经验做了总结性的概括与解释,回应全国人民关于抗战前途、抗战策略、抗战方式的关切,彻底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把持久战的思想理论化和系统化,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在庆祝建党100 周年之际重读《论持久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科学理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对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提出种种“质疑”,这凸显了深入研究《论持久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遵循正确的研究途径则首当其冲:一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途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持久战理论的哲学前提,否则,注定无从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中日两国、世界两大阵线等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二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途径。同所有抗战理论相比较,《论持久战》不仅具有理论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特点,而且经受住了抗战实践的严格检验,达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三是历史观途径。《论持久战》以唯物史观为根基;倘若持唯心史观,打心眼里瞧不起人民群众,既不能创立科学的持久战理论,也不知如何正确进行持久战。

其次,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必然遭遇国内外各种矛盾问题的考验与挑战,因而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以史为鉴,开辟未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牢记抗战历史,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凝聚起维护世界和平的磅礴伟力,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这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尤其要与所有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进行不懈斗争。只有进行持久战,才能使一切美好梦想化为现实。

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尤其需要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指引,因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以史鉴今、以史为镜,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所做的讲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
    })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