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来,工作室对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标准和重点任务指南,聚焦立德树人与治病救人两大职责,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医教协同,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双带头人”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形成“三个一”的经验做法。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一)扛起一面旗帜,增强支部政治功能
一是政治建设为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医疗教学实践、推动科室各项工作,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确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双带头人”表率作用,注重提高政治站位,。2022年当选为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并参加会议。2020年、2021年党支部荣获院校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支部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务工作成绩较为突出,于2022年荣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是政治生活从严。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在院党委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参加院党委组织的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制定《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读书计划安排表》,在支部内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讨论、集中交流,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学科进步、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三是组织生活创新。党支部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将支部的组织生活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通过支部大会、支委会、党课、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有效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凝聚号召。
(二)树立一个标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一是危急关头冲在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支部党员争先请缨抗疫支部党员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的“我是党员我先上”倡议,全科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当中,党员同志带头坚守岗位,科室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治,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支部党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市先进个人”等称号。”
二是教书育人冲在前。紧紧围绕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支部书记主讲2门急、重症医学大课,担任《临床技能学》课程组长,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早临床”课程组组长,参与编写教学大纲及临床技能学课程设计,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重症医学5C资质培训等相关教材6部,参研校级重大教改课题1项, 2022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在2022年度重庆市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选拔赛中获正高组一等奖。认真落实育人职责,工作室负责人担任本科生成长导师、1名支部委员担任兼职班主任。
三是学科建设冲在前。党支部书记自觉当好“领头雁”,对标“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学科,重症医学科现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5年入选复旦排行榜提名,并获批重庆市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学科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单位,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单位,重庆市重症医学联盟主席单位,重庆生理科学会危重病医学专委会主委单位,重庆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京外实践基地,重庆市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庆市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创建期间,实现急诊、重症医学博士招生零突破。坚持支部建设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学科实力,扩大影响力。推进特色ECMO技术开展,近两年已经开展近80例,抢救成功率近60%,占全院80%。坚持支部建设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重症医疗水平保持西部地区前列,2021年科技量值(STEM)重症医学,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位列全国第14名,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位列全国第12名。此次中国科学医学院发布的结果中,重症医学科,重庆市上榜仅两家单位。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住培名师计划”人选9人次,已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并多次成功举办国家级、省市级大型学术会议,重庆市重症医学联盟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三)探索一套方法,提升立德树人质量
一是党建工作讲方法。工作室坚持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聚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护卫人类生命健康”两大重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学科研医疗事业发展。工作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防止支部生活“娱乐化”倾向。支部的组织生活坚持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开展了党员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医院党委书记讲党史党课等,全面提高支部党员理论水平。支部党员、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工作室学生近20人参与“急救知识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为团结带领广大党员深入了解重庆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继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带团建,支部部分党员、青年文明号部分团员观看舞台剧《重庆·1949》。这些活动活泼生动,又具有教育意义,受到支部党员的广泛好评。
二是思政工作讲方法。党支部书记注重探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效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强健的心理素质。开展“小医心事月月谈”活动,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心理育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各环节。组织学生奔赴红色基地,深入社区支援服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将美育、劳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形式多样的“大思政课”中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是育人工作讲方法。党支部不断探索育人的方法途径,注重选用先进典型事迹与鲜活素材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党支部书记在学校 “最后一课”“开学第一课”分享战疫心得,把典礼现场变作育人大课堂,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三、总结
通过“扛起一面旗帜、树立一个标杆、探索一套方法”,切实增强了党支部在立德树人与医疗救治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思政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步过硬,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的初步成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