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育人为师 战“疫”为士——记郑州大学教师志愿服务队

2022-11-09 20:00:32

国庆假期刚刚过去,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郑州大学及时启动各校园静态管理机制,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进一步做好7万余名学生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学校党委号召各基层党组织组建教师志愿服务队进校开展工作。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迅速组建起32支教师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进驻校园,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师者担当。

“每个郑大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10月12日,学校下发《关于组建教师志愿服务队进校开展工作的通知》,各基层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全校教职工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积极投身防控“疫”线,成为校园抗疫的“最美逆行者”。

“我们可以选择就地遵守静态管理,但身为教职工党员、师长,我们必须奋不顾身,一往直前,将学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茫茫夜色中,一个个老师拖着行李赶往学校,加入全校400余名教师志愿者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有年近六旬的专家教授,还有刚刚入职的青年博士,有的家中老人生病住院,有的妻子身怀有孕,有的孩子幼小需要照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疫”无反顾逆行入校,全身心投入到“白+黑”“5+2”的紧张工作中,汇聚成共克时艰的坚强力量,只因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照顾好我们的学生”!

机关党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哲学学院等单位发出动员令后,名额几乎瞬间报满,以最短时间完成了教师志愿队组建工作。物理学院志愿服务队由青年党员、青年班主任和青年教师组成,“我们年轻,我们来”。图书馆女同志多,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互相加油鼓劲儿,支撑起志愿服务队的半边天。化学学院志愿服务队中有携手同行的夫妻伉俪,有临近退休两次强烈申请入校的老同志,还有大病初愈主动要求加入的教师。化工学院12名教师志愿者中,省级样板党支部化学工程与工艺党支部党员占了10名,他们奋勇争先,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

发出号召后仅一日,各单位志愿服务队组建完毕纷纷入校。“住宿问题不好解决?没关系,地板、办公桌我们都能睡!”校园封闭期间,物资保障困难,志愿者们自备床褥、洗漱用品,睡办公桌、打地铺,每天从事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但从不喊苦喊累。其中有一支平均年龄55岁的“老年服务队”——信息管理学院教师志愿服务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虽然年龄最大,但干起活来却拼劲十足、风风火火,赢得了所包楼宇1000多名师生的致敬。73岁高龄的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胡庚申,腰部用两块钢板固定的管理学院3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爱民,突发肾结石腹痛但仍咬牙坚持的化学学院教师朱新举,送餐时摔伤导致手部骨折的图书馆老师席会芬,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医的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曾鑫、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戴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郑大喜……从晨曦里送到学生手中热腾腾的早餐,到夜色中打包整理完最后一份抗原检测盒,从手执粉笔的“园丁”,到身披战甲的“大白”,他们实现了一场温暖的“跨界”。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而此时此刻奋战在一线的郑大师生,就是我们自己的英雄。”这是每一位教师志愿者的内心写照,也是全体郑大人的抗疫宣言。他们用平凡之躯撑起必胜信念,用点点微光照亮希望之路,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凡人英雄”。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教师志愿者们把“育人为师”迅速转化为“抗疫战士”,以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素质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奔赴和奋斗在学校每个战“疫”最需要的地方。

“百十斤重的箱子2名女教师抬不动?没关系,那就4个人抬!”“能早一点取到饭,就能早一点送到学生手里,争取每天都能让咱们的学生吃到最热乎的饭!”校园静态管理后,为学生送餐成为最紧迫的任务。商学院志愿服务队负责2栋楼1000余名学生的送餐任务,每次送餐往返宿舍和食堂4—5趟,运送餐食50余箱,每箱重达100多斤,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最开始取餐发餐耗时120分钟,到后来50分钟全部送餐到位,整个过程流畅高效。文学院志愿服务队的用餐时间晚于学生2个小时,每次都是刚吃完饭没多久,下一餐的准备工作就接踵开始,体力精力消耗极大,但他们仍不辞辛苦,为同学们提供坚实的就餐保障。哲学学院女教师驾驶三轮车来往穿梭,政治与公共管理“青年博士突击队”冲在最前沿,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志愿服务队优化取餐、运餐、发餐各个环节,力求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一次次、一趟趟,老师们累得手上起泡,腰酸背痛,却仍然咬牙坚持。学生从开始的不了解、有情绪,到后来见到老师送餐自发地鼓掌,还为老师们留好饭菜,师生之间的情谊在一餐一饭之间升腾,在彼此交汇的眼神里传递,“我们确认了相互都是最重要的人,他们是我们要拿命守护的孩子”。

除了送餐,志愿者们还要参与秩序维护、校园督导、物资搬运、抗原筛查、买药送药、心理疏导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靳利波担任柳园学生社区的层长,一个人扛起了整栋楼的任务。他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为学生发放早餐,8点开始组织核酸检测,10点多开始摸(核查)柳园楼栋800余名学生、自己所带的土木类300余名学生的核酸情况,紧接着又开始分发午饭和晚饭,到超市和医院为学生采购必需品、开药取药,晚上与学生进行线上谈心。“一个人也是一支队伍,要坚决站好岗、守好责、看好人。”这是靳利波作为层长、辅导员的担当,也是无数个郑大教职工的缩影。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基础医学院、体育学院(校本部)等院系的教师志愿者完成送餐任务后,立即到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到校园各处开展安全巡查,每天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10点,一站就是一整天,每餐饭都是第一批拿到、最后一批吃上。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疼、会累、会哭,但是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们:“能为学生做点事,能为郑大做点事,是一个老师、一个郑大人的责任。”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志愿者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直到这时才有空拿起手机,联系留守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向家人报一声平安。10月15日晚上11点,志愿者们正准备休息,突然收到群里发布的求援信息:学校新到一批防疫物资,需要人手搬运卸车。不到1分钟,机关党委志愿者的一句句“我参加”“我过去”“马上到”就在群里刷了屏,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等各个院系的志愿者也不顾身体疲劳,纷纷响应,起身赶往指定地点搬运防疫物资,及时迅速完成了任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人人都是战斗者。教师志愿服务队投笔请缨、披甲出征,变身为一抹抹志愿“红”、守护“蓝”,用大爱诠释师者仁心,用真情守护校园平安,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教师志愿者始终坚守授课教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等岗位职责,坚持抗疫育人“双线”作战,为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保质保量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当好学生“引路人”。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承担着全校的数学课,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平均每人每天4—6节课,经常送完餐后顾不上吃饭就开始上网课,竭尽全力满足学生“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双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充分利用抗疫育人元素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把参与抗疫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上好接地气、有温度的“大思政课”。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开展学术讲座、文体娱乐和防疫知识科普等线上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静态管理期间的校园生活。

细致入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上好战“疫”思政大课,当好学生“知心人”。物理学院教师组织学生召开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深入宣讲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分享志愿服务中的所见所想,引导学生理解、配合和支持校园防控措施。历史学院教师除坚持授课外,还在班级群和上课群里为学生传授考研、考博、就业等经验,建立资料共享群帮助解决论文写作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疏解压力。教育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发动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心理学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及时摸排掌握学生心理状况,通过年级会、班会、心理知识小课堂、一对一疏导等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学生心坎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29名心理咨询师、16名预约员提供心理服务4000余人次,开展压力与情绪调节讲座13场,以及减压打卡、诵读、歌唱、手语微视频大赛等活动,覆盖学生6万余人次,为全校师生筑起坚固的“心理安全防线”。

关心关注“急难愁盼”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困难,当好学生的“热心人”。10月15日,北校园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一名学生突发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北校园立即联系中医防治专家为其线上诊治并熬制中药,随后派一名老师辗转5个小时,将熬制好的中药送到医院,护士拿到药时连连感叹:“郑大学生真幸福!”凌晨1点多,学生终于拿到了仍然温热的中药,感动得热泪盈眶。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谭聪担任第一批结束健康观察学生的楼层长,学生缺卫生纸了他去买,宿舍东西找不到了他帮忙找,学生不小心摔破了头他给包扎,学生落在教室里的考研资料他协调取回,成为学生心中最信任的“大家长”。

从教师到志愿者,从教室到食堂,改变的是工作和场地,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抗疫先锋”教师志愿服务队的背后,还有数千名像他们一样的郑大教职工,日夜轮转保供应,居家静默上网课,下沉社区采核酸,对口支援战疫情,用汗水和泪水践行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表达着“抗疫有我,郑大必胜”的决心信心。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属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坚持坚守、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守得云开“疫”散,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郑州大学党建“双创”工作领导小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育人为师 战“疫”为士——记郑州大学教师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