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刘邓大军移师豫西运筹帷幄解放中原

2020-07-10 11:48:03 《河南日报》

豫西革命纪念馆.jpg

豫西革命纪念馆.jpg

鲁山邓小平旧居.jpg

鲁山邓小平旧居.jpg

位于鲁山县辛集乡程西村的豫西整党会议旧址.jpg

位于鲁山县辛集乡程西村的豫西整党会议旧址.jpg

一座欧式风格的青砖小楼坐落在河南省鲁山县委大院之内,初冬的阳光为小楼镶上了金边,熠熠生辉。小楼门匾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的“豫西革命纪念馆”7个烫金大字。现在,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20日上午,记者来此感受70多年前的革命岁月。

“挺进豫西逐鹿中原势如破竹追穷寇尽收北国,决战淮海饮马长江壮若卷席歼余顽一统金瓯。”这是纪念馆大门两侧的楹联,为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原副书记李宝光同志所题。她的丈夫是著名的“两弹一艇”元勋刘杰同志,曾任原国家二机部部长,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这对革命伉俪都曾在鲁山战斗、生活过,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到纪念馆二楼,东南角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放着木床、木椅等几件漆色斑驳的老家具,一部手摇式电话摆在床边条几之上,仿佛正在等待前方战场的消息。当年,邓小平同志曾住在这间房屋里,运筹帷幄中原解放战争。

据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于庆彬介绍,1947年6月,国民党部队虽然在装备上和兵员上仍占优势,但有生力量已经受到严重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毅然指挥刘邓大军于是年8月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挺进豫西,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同年9月,华东野战军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至此,三路大军形成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互为掎角的态势。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后,迅速歼灭了豫西之敌的有生力量,接连解放了豫西诸县,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1947年11月,鲁山县解放,豫陕鄂边区后方工作委员会即进驻县城,并在鲁山建立了豫陕鄂边区后方司令部及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下辖8个地委、8个专署和8个军分区及51个县级人民政权。1948年4月,刘邓大军撤离大别山,师出豫西同陈谢兵团和华东野战军会师。6月,撤销豫陕鄂边区建制,在鲁山县建立中共豫西区党委、豫西行署和豫西军区,下辖6个地委、6个专署、6个军分区。1949年2月,豫西区建制撤销,在鲁山县宣布成立中共河南省委。

豫陕鄂边区及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鲁山期间,鲁山县是豫陕鄂边区及豫西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领导全区开展组织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建设和军事活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领导人,多次在鲁山主持召开重要会议,鲁山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座小楼也是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1948年4月25日,在鲁山召开的豫陕鄂前后委联席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重要报告。报告敏锐洞察并正确解决了事关推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军队建设、党的建设问题,客观论述了市场与政治、经济、人民生计的关系,以及保护发展市场的政策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后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理论。报告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深邃的政治智慧、一往无前的革命坚定性、一贯的求实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

1948年1月,中共豫陕鄂边区后方工作委员会为了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筹办了《豫陕鄂日报》。1948年6月,随着豫陕鄂边区的党、政建制取消,中共豫西区委员会、豫西区行政主任办公室的建立,《豫陕鄂日报》更名为《豫西日报》,由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报头。1948年7月1日,《豫西日报》正式创刊。报纸为四开四版,发行量为20000份。创刊号上,刘伯承亲笔题词:“通过群众路线,实现正确政策”。1949年3月8日,豫西日报社迁至开封,后与开封日报社合并为河南日报社。(记者 张建新)

摘自《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彭淑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刘邓大军移师豫西运筹帷幄解放中原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