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2022-11-21 20:30:12 杨志成

经济日报2022-10-25

作者:杨志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标注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定位,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对于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特征,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从历史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诞生于西方,体现为以工业化为先导,逐步拓展到政治、社会、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进程,形成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路径,以及以先发现代化国家带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拓展方式。西方国家借助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系垄断了现代化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奴役和压迫。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血与火”的侵略,许多赤裸裸的掠夺。即便在一些现代化国家内部,也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和持续的社会动荡。西方现代化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因此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可以说,西方现代化既有其历史先进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不断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很多政治力量都试过了,种种救国方案也一度各显身手,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践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描述取得政权以后的目标:“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写入党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在2022年7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

从本质属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创基于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提供持久动力。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自主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现代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现代化。现代化理论本质是社会进化理论。西方社会科学的社会进化史观是一种单线的社会发展理论,即把现代化看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单线演进过程,看成后发现代化国家追随先发现代化国家并遵循先发现代化国家建立的政治经济秩序的演进过程。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历史驱动力主要来自以工业化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力、以市场和资源拓展为特征的资源驱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重要考量,以实事求是的观点判断社会发展进程,找准不同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驱动力,开创了现代化理论新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既是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现代化的受益者。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把现代化目标与人民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我们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建设,全面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

从实践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模式,归根到底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实际,能否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必须看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是立足国情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新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赶超的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我们不仅走出了自己的成功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开创了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新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内涵特色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为现代化建设带来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立足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国情,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全球领先。这些人力资源优势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因此,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要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提出,“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必须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方面,要以发展物质文明夯实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精神文明激发动力。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我们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在先发现代化阶段走过了对自然资源极端掠夺的弯路,对自然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后果。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自然资源疯狂攫取的歧路。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形成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同时,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扩张掠夺式现代化的摒弃和超越、是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