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岭 --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2022-02-21 20:15:20 新播支部

 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杨柏岭

摘 要: 之范畴贯穿于王国维治学的各领域全过程其主张艺术以直观为本然非反理性主义者; 其并非反对而是以直观说改造了比兴具有了近代西方诗学象征主义的意味本文以伤春悲秋月色天象为例解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所体现的直觉认知的象征方式; 以美人形象为例解析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之论对传 统寄托方式的沿革; 以疑问否定及肯定等句式为例解析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不隔的关键在于能否直观其对超越习惯定势思维的直觉性语词的青睐

关键词: 王国维; 直观; ; 比兴; 象征

作者简介: 杨柏岭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词学文化传播研究通讯 地址: 安徽芜湖市九华南路 189 号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41002电子邮箱: bly68820@ 163. com


 百余年来在王国维词学研究上有一个话题 需要进一步探讨梁宗岱较早地以西方象征主义 解读中国古代诗学并依此称许王国维词 ; 朱光潜认为王国维诗学存在重与贬的矛盾未能吃透象征主义的精髓; 叶嘉莹强调王 国维论及词的创作具有近代西方象征主义的意味; 施议对指出王国维填词反对比兴而取 象征( 施议对 357) 不过王国维未曾讨论过 象征这个概念相反他在人间词甲稿序既分析过比兴存在的合理性又以观物之微托兴之深自评己词且自勉云求之古代作者罕有 伦 比( 王 国 维王 国 维 全 集14 682) 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 王国维对的态度到底如何? 以象征方式解读他的词作 有无合理性? 本文认为回答上述疑问的切入口便 在于他的直观

 、“直观说比兴观的改造及 象征主义旨趣

王国维前期研读哲学青睐于叔本华的”、康德的反观; 中间移向诗词强调能观观我”“观物; 后期转至戏曲史学等主张其会通窥其奥窔将初号礼堂改为观堂永观 一个字既贯穿了他治学的各领域全过 ( 张广达 61) ,也是他各阶段学术创见之所在王国维治学秉承中西两大学术传统中国古代心 物共感理论存在着目与心”“情与理等主客论 之争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关系也是康德本华等人哲学思考的起点之一因此评析王国 维的直观说及其与比兴象征的关系必须要 正视这个背景( ) 直观构词上偏向经验主义忽视了 心之作用王国维新学语之输入一文认为无论原语 Intuition还是日译语直观构词上均偏向了 重视外感官作用的经验主义吾心直觉五官 之感觉故听苟于五官之作用外加以 心之作用不独目之所观而已( 王国维全 1 128) 类似的原语Idea及日译语 观念在表达直观之事物应该含有其物 既去而其象留于心者之意然二词但谓 之 同样未能凸显心之作用”。王国维主张这 种内外感官统一论除了因为他浸染于中国古代 心物共感应目会心等思想资源之中还源于叔本 康德等人的影响叔本华即认为直观认识 绝不是单纯的感觉在直观中已现出悟性的活 ( 叔本华 642) 之前康德从他的先验哲学出 指出外感官的表象构成我们借以占有我心 的应有的质料( 康德 86) ,即在内部直观中感官所得实为内感官这个心灵中所安排的东西

当然王国维论直观强调心之作用在消解康 德外内感官二元对立模式之后更带有叔本华意 志论的倾向不过康德所说的直观除了外部客观的 直观还指一个主体能在内部直观到其自身心的自我直观( 康德 8786) 王国维的”“观我尤其是激烈之感情亦得为直观 之对象( 王国维全集14 93) 等主张是此思路的反映同时康德关于外感官和内 感官的观念性( 康德 85) 的讨论对解读王国维 的直观说境界论也有启示意义王国维每言诗 不 失 其 赤 子 之 心( 王 国 维 全 集1 465) ,即以超越外内感官的观念性为前提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 之无境界( 1 462) 。“真景物乃外部客观 的直观所得真感情指心灵的自我直观结果能写就是沁人心脾”“豁人耳目脱口而 ( 1 477) 不隔造诣论者多言王国 维此处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情景理论殊不知他正 以超越中国传统的情景内涵及其关系的诗教 观念性为目的

 ( ) 艺术以直观为本然非纯粹排斥理性 主义 对于王国维直观说及其美学思想的解读( ) 理性主义占据着主流位置或赞其进 指出应该对王国维的艺术直观说作重新的 评价( 朱良志 34) ; 或批其荒诞为王国维主 美的形式主义和反理性主义( 周一平 沈茶 54) 而遗憾; 或持中立立场溯源其学根在理性的悲观哲学( 佛雏 63) 以反理性主义分 析王国维直观主要是依从叔本华学说的结 在叔本华看来直观认识回避运用概念推理等逻辑形式具有把握知识的直接性真理的源泉而理性是一种原本直观世界的摹 复制的间接认识它并不是真正扩大了我 们的认识只是赋予这认识另外一个形式罢了( 叔本华 7592) 王国维一度痴迷于叔本华学 说以 致 认 为 绍述汗德之说而正其误谬以组织完全之哲学 系统者叔本华一人而已矣视叔氏为汗德之 后继者宁视汗德为叔氏之前驱者为妥( 王国 维全集1 35) 这时期王国维的确看重 ·180·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叔氏之出发点在直观而不在概念的主张而演绎叔本华思想云若直观之知识乃最确实之 知识而概念者仅为知识之记忆传达之用不能由 此而得新知识( 王国维全集1 43) 解读王国维此时的哲学观务必要尊重其纠结 可爱( 感性) 可信( 理性) 之间的矛盾状 决不能持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作出简单判断王国维在早期读康德哲学所撰汗德像赞( 1903 ) 中已云: 人之最灵厥维天官外以接物用反观。”( 王国维全集14 12) 他借用荀 子所言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 之谓天官( 梁启雄 223) 天官诠释了康德 反观说关于人之理性认识先验性的问题而在 1905 年前后旋悟叔氏之说半出于其主观 的气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反思了叔本华学 说的反理性主义于是复返而读汗德之书( 国维全集1 3) ,而康德正是由概念立论( 1 43) 的理性主义者或谓王国维规避概念等理性思维主要在艺 术领域此论亦源于叔本华叔氏有云概念管它对于生活是这样有益对于科学是这样有 对于艺术却永远是不生发的( 叔本华 324) 王国维转述说美术之知识全为直观之知 而无概念杂乎其间故叔氏之视美术也尤重 于科学( 王国维全集1 50) 不过我们 不能将此转述之言视为王国维本人的主张因为 在他看来虽与科学上之所表者概念而已矣比较美术上之所表者则非概念又非个象以个象代表其物之一种之全体实念( 观念) ( 1 50) 也就是说艺术直观既非理性主 义也非感觉主义而是一种言象互动的独特方 其中必然渗透着理性思维的成分

 ( ) 直观说改造比兴并非反对 比兴美术直观有分别建筑雕刻图书乐等皆呈于吾人之耳目者偏向感觉主义诗歌( 并戏剧小说言之) 一道虽藉概念之助以 唤起吾人之直观然其价值全存于其能直观与否诗之所以多用比兴者其源全由于此也( 王国 维全集1 50) 王国维分析诗歌等文学的 认知方式确实强调了直观的根本作用但他此处 所理解的直观并未排斥概念等理性认知不仅如此他还由此指出了比兴运用的合理 从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比兴王国维认为理性人之最灵的表征将唤起直观的理性提升到人类学的高度动物之动作由一时之感觉决定之人之动作 则决之于抽象的概念故而直观的知识人与 动物共之; 概念之知识则惟人类所独有( 王国 维全集1 21) 这里固然存在将直观与 感觉混淆的问题但他接着说动物以振动表其 感情及性质; 人则以言语传其思想或以言语掩盖 故言语者乃理性第一之产物亦其必要之 器官掌握语言拥有理性乃人类特别的知力不仅诗歌等文学直观须藉概念之助而被唤起而且吾人自直观之观念中造抽象之概念及分 合概念之作用( 王国维全集1 22) ,这种 理性又是直观的发展因此若认为文学直 观是反理性势必就得承认诗歌等语言艺术 是非人类的这显然违背了王国维的初衷同样论者根据王国维痛批固哉皋文之为 词也! 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 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 皆被皋文深文罗 ( 王国维全集1 510) ,认为他反对 寄托实亦简单化解读了他的意思一方面王国维分析艺术直观意在强调文学的审 美认知特性所谓文学价值全存于其能直观与 或云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 ( 王国维全集14 682) ,要求能观之 主体当系非复欲之我而但知之我也( 王国 维全集1 56) 此即叔本华说的忘记了 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 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 叔本华 248249) 另一方面像张惠言等人深文 罗 的做法乃因为他们的比兴观浸染于诗教 传统之中从而视文艺为政治道德的附庸究其 本质乃是未能放弃了对事物的习惯看法不再 按根据律诸形态的线索去追究事物的相互关 而把全副精神能力献给直观浸沉于直观( 叔本华 248) 之中借用刘若愚将象征分为 传统的象征私人或称作个人的象征( 刘若 158) 的主张张惠言的固陋就在于他将原 本词人个人直观所得或兴到之作的意象进行 传统的比兴解读可见问题不在比兴而是在比兴的运用上于是王国维引入 直观重塑传统比兴尤其是的直观 ·181·文艺理论研究 2021 年第 2 认识作用

 ( ) 比兴”“直觉象征的同构关系及 意义 20 世纪 30 年代朱光潜梁宗岱等人围绕 比兴”“象征的异同关系有过论争此后进一步 探讨者亦不在少数综合这些讨论至少可以得 出这么几点共识: 其一比兴象征既是修辞学的 范畴也是一个有关艺术思维的美学话题梁宗 岱批评朱光潜把文艺上的象征和修词( ) 上的混为一谈( 梁宗岱 61) ,主要是朱光潜 强调修辞学一端而带来的结果叶嘉莹曾指出我 国旧诗词拟喻之作较多无论是以物拟人以物拟 物还是以人托物要之此三种皆于虚拟之中仍 不免写实之意也; 至若其以假造之景象表抽 象之观念以显示人生宗教或道德哲学某种 深邃之义理者则近于西洋之象征主义矣静安先生之作殆近之焉( 叶嘉莹 安易 115) , 即认为王国维在填词的比兴手法运用上由修辞 学走向了艺术美学其二比兴象征是文学本质的一种深度呈 或认为王国维境界说的核心仍然是我国 诗学范畴中直感型诗学模式而非象征 诗学模式( 袁小兵 4) 且不说把 直观( 直感) 象征对立是否成立撇开”“象征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王国维看来它们 均应该具有以个象代表其物之一种之全体直观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象征与比兴思 维也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 胡经之 李健 286) 文学的作用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 是人类生活的想象的实感( 梁启超屈原68) 为美比兴象征正是中西 方文学家探索文学内外意的成功方法

 其三比兴象征又是文学向真理拓展其 意义的有效自救方式刘勰论有言 起情者依微以拟义”“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601) ,在小大之间构筑了文学意义王国维 进一步指出事物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 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 福祉( 王国维全集14 132) ,故其倡发 观物之微托兴之深( 王国维全集14 682) 之论其所谓并非神秘晦涩而是通 过最微不足道或最不经意的表象呈现本相”“; 这种细微微妙的暗示性即是他频繁言及 感慨遂深”“意境之深西方征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超验论诗学植根于西方从 古希腊一脉相传的二元论文化像康德的现象 界与物自体叔本华的表象世界与生命意志等二 元论模式均主张诗歌本质是对超验世界的追 求和理念意义的揭示( 陈希 56) 朱光潜曾说 艺术最怕抽象和空泛寓理于象象征 就是免除抽象和空泛的无二法门( 朱光潜 77) 免除并非说文学无须抽象相反西方象征 主义的创作是追求抽象的是讲究抽象思维的; 作为一个系统象征的每一支都趋向意义即趋 向于由于抽象思维所构筑的超验本体( 胡经之 李健 290292)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语象征时空 意象的新义理

王国维有言: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全集1 502) 此论除了传承中国古代应目会心借景抒( ) 等心物共感理论尚有超越康德 主客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吸收叔本华意志说的理 论背景叔本华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质上既 完全是意志同时又完全是表象整个客体的世 界是表象无可移易的是表象所以它自始至终永 远以主体为条件; 这就是说它有先验的观念性( 叔本华 41) 从王国维一切…………”句式 反映出的极其肯定的语气可以读出他强调情语为条件的必然性从艺术认识规律 上说此论也呼应了王国维关于直观”“不独目 之所观理当于五官之作用外加以心之作用以个象代表其物之一种之全体的认识类似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直观认知的象征方式梁宗岱引述瑞士哲学家诗人亚美尔( 18211881 ) 说的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底境界( 宗岱 63) ,法国象征主义运动领导人物马拉美 ( 18421898 ) 声称他的诗所创造的不是真实 的花而是在尘世间的花卉中找不到的带有本 质性的花( 查德威克 4) ,都在强调景语已成为 诗人传达有关宇宙人生本质性思考的象征符号王国维词表面上仍以传统题材为主遵奉唐 宋词本色格调然实则也是一种能以旧风格含 新意境( 梁启超诗话41) 的创作只是这种 ·182·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新意境已非近代诗界革命主张者梁启超所 说的新事物新材料新语句王国维曾言文学 二原质中的”“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 事实为主( 王国维全集14 93)

所谓 事实意在强调直观对象的客观本质希图摆 脱以传统的象征为主的的束缚发挥以 个人的象征为特征的的创生力量如此便把诗人的感悟与哲人的思考充分结合起来手法具有了近代西方诗学象征主义的意味事实 正是这样他词中少见象征君子人格的梅兰竹 ”、古来多寓意的江离辟芷之类香草物象多见人间世中的人以自然之眼直观的自然人生 之事实”。兹从时空维度择取伤春悲秋月色天 分析他探索旧诗词创作的新路径首先王国维词中春秋代序的意识在承传中 国古代循环史观的基础上适度汲取了进化论史 前者突出了回环性可重复性后者强调了线 不可逆性王国维由此写出诸多不一样的景 伤春者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玉楼春( 年花事垂垂过) 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悲秋 浣溪沙( 已落芙蓉并叶凋) 坐觉清秋归 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满庭芳( 水抱孤城)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以及直接抒写 时间流逝感浣溪沙( 才过苕溪又霅溪) 光浑异去年时”、《蝶恋花首句急景流年真一 ”、《蝶恋花( 袅袅鞭丝冲落絮) 已恨年华留 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鹊桥仙( 沉沉戍鼓)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均浸染 了一种进化论色彩循环史观虽会滋生出一种宿命意识然也常 引发出一种万物皆自然的乐天精神于是古人 在伤春悲秋的书写中尚有喜春”“乐秋之类的 快乐情绪至少保留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 芳春( 陆机 6) 之类关乎生命消长的忧乐参半的 人生感受进化论史观则强调物竞天择优胜 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故而极易催化出一种生 存不易的悲感意识加之王国维持有悲观主义人 生观其笔下景语的象征义更倾向于将彻底悲剧 视为人间本相伤春者采桑子( 高城鼓动 )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 都作连江点点萍”、《水龙吟·杨花》“算来只 人间哀乐者般零碎; 悲秋者齐天乐· 蟋蟀》“天涯已自悲秋极何须更闻虫语”、《摸鱼 ·秋柳》“剩今日天涯衰条折尽月落晓风急算只有多情昏鸦点点攒向断枝立等等风前絮”“点点萍等惨景词人通过只似都作等程度比较高的副词已自……何须类的递进句式以及所剩之惨景叠加的意象组合 方式凸显了自己的悲之极悟之彻。“人间何苦 又悲 秋? 正 是 伤 春 罢( 好 事 近 · 夜 起 倚 危 ) ,可以说在王国维的视域中暖调绿色及 其带来的快乐情绪是短暂的碎片式的而冷调枯色及其唤起的苦痛之感才是永恒的彻底的因此王国维词对人生的思考与传统的老调相 显示了异常的鉴赏意趣( 祖保泉 117) 同样是一种情理兼胜”“寓理于象的艺术 手段王国维伤春悲秋之类景语已非纯粹的中 国古代红颜易老羁旅行役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等以虚写实的感发模式而是更多地以想象之境 传递一种深邃之哲理常常表现出一种反思的意 如果说古人常通过生命循环演变体认人生既 悲且乐之情那么王国维则擅长透过表面的揭示人生的悲苦本质同为惜春辛弃疾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常恨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然王国维蝶恋 ( 谁道江南春事了) 则反言之: 若是春归归合 余春只搅人怀抱。”希望春日韶华尽快流逝不要让短暂的美好遮蔽人间苦痛的本相。《蝶恋 ( 谁道人间秋已尽) 面对眼前所见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辞立尽西楼 的秋末景致索寞之中尚见暖色歇拍卒章显 志云只愁没个闲人领”。言下之意词人不是要 求人们去欣赏如李商隐乐游原诗所说的夕阳 无限好已是近黄昏那个垂死挣扎的末世风景而是希望自己识破这个如落日般时局的本相词收入苕华词首句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改为江南”。或说此修改精妙其实不 因为人间江南更具象征意味更合乎 王国维此时亦哲学亦文学( 王国维全集14 37) 之文学观所呈现出的哲理味! 其次月色既着眼空间意识又呈现时间 之感充溢着情感灵性与思想参与构筑了中国 的诗魂习惯于夜间填词的王国维同样注 入了他的词心其人生感思亦多托而 出。 

是一种氛围笼罩时空传递心境偏重空 间的蝶恋花( 独向沧浪亭外路) 月中并作 蒙蒙雾”、《鹧鸪天( 列炬归来酒未醒) 月中薄 雾漫漫白”、《醉落魄( 柳烟淡薄) 月中闲杀秋 千索等句中的月中浣溪沙首句月底栖 鸦当叶看”、《卜算子·水仙》“月底溪边一晌看”、 减字木兰花( 皋兰被径) 月底栏干闲独凭句中的月底”……诸如此类月光笼罩下的幽 栖鸦抑或词人自己无不是人世间的独行者孤凭者偏重时间的贺新郎首句月落飞 乌鹊”、《踏莎行·元夕》“归来落月挂西窗”、《美人( 犀比六博消长昼) 西窗落月荡花枝”、 祝英台近首句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 蝶恋花( 陡觉宵来情绪恶) 新月生时黯黯伤 离索”……时间指示着词人的生活节奏而伴随 此节奏的则是月光下的诸多暗自伤怀怨慕悲凉 的千秋魂魄由此作为时空环境刻画的月色则起着渲染词人的人生悲苦观念的作用是一种媒介其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以 及清凉的本色常常成为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性复忧 郁坚信人生苦悲的王国维尤 其 青 睐 意象的凄苦象征意蕴其中不乏一些精妙 的词句蝶恋花( 手剔银灯惊炷短) 花影一帘 和月转直恁凄凉此境何曾惯能让以识破人 间惨相为己任的王国维如此感慨足见花影所绘之人生境界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好事近( 夜起倚危楼) 唯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寒意直渗肌骨词人的悲秋之苦 印证了人生哲思的深度唐代许浑同韦少尹伤 故卫尉李少卿》“香街宝马嘶残月所叹是游子 醉后的没落情怀; 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所写尚是天涯游子于夕阳下对 归宿的忧思; 而王国维蝶恋花( 满地霜华浓似 )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基于人生凄苦之 本相层面揭橥人生之惨相则几近哽咽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人间实相相比 太阳的热情与崇高月意象则多象征着人类的理 性与智慧在这一点上尤能见到王国维的新创 蝶恋花( 月到东南秋正半) 借助传统的 宫怨题材为眼月光笼罩全篇自天宇到 人间由现实到历史明确表示坐爱清光分照 恩和怨审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这个以忧 郁的双眼识破人间实相的符号与王国维的性格气质及人生观极为吻合故而才有浣溪沙( 山寺微茫背夕曛)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 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这样极富近代人文精 呈现知识分子觉醒意识的名句如此我们便 理解了像蝶恋花( 窣地重帘围画省) 词所写的希望跳出类似于宫墙围堵所象征的封闭环境走向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问取嫦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城顶的求索之 ; 明白了浣溪沙( 似水轻纱不隔香) 尽撤华 灯招素月”、《蝶恋花( 连岭去天知几尺) 独来 绝塞看明月等句弃置人间而又想跳脱人间依月而居的期待及其所包含的人生孤独之旨归

 情感亦为直观对象: 情语造景美人 消息的新想象 关于文学二原质中的吾人对此种 事实引者按: 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之精神的 态度王国维有云激烈之感情亦得为直观之 对象文学之材料( 王国维全集14 93) ,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 ( 王国维全集1 462) ,即习惯性地被 视为认识主体的人类的情绪和情感也是认识 的客体同时认识人类情感的方式很多但艺术 认知的根本在直观只有直观的人类情感亦有 无限之快乐伴之( 14 93) ,才可能成为审 美对象关于此论与叔本华学术的关系一种观 点认为叔本华重认识轻情感故而王国维强 调情感的重要性显然超出叔本华理念认识说( 张长青 13) ; 一种观点认为王国维实际上是在 复述叔本华的观点( 罗钢 86) 前者显然有误 叔本华正是因为认识到一切情感都是意志的 状态故而从审美超越宗教超越层面主张无欲 ( 人生的) 最后目的是的它是一切美德和神 圣性的最内在本质也是从尘世得到解脱但这 无欲”“解脱意志的自我扬弃( 叔本华 219) ,是以情感为直观认识对象之后的要求者则过于强调叔本华对王国维的影响忽视了王 国维对叔本华有个扬弃的过程从对情感的解脱 来说叔本华更强调宗教的作用而王国维尤重审 何况关于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以及情感作为 被认识被直观的对象的主张也并非叔本华一人 所独享·184·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关于情感作为直观与表现对象王国维又 词家多以景寓情然亦有其专作情语而绝 妙者”。这是王国维为了突出情感是审美对象 而做出的刻意之举事实上中国古典诗词以含 蓄蕴藉为美以景寓情以情造景仍是主流 的创作方式故而王国维也承认专作情语”“等词古今曾不多见尽管乙稿中颇于此方 面有开拓之功( 王国维全集1 503) ,人间词话定稿还是删去了这句自评语。“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 14 93) ,此处所谓知识以描写自然 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同样是主客观的结 合过程与科学史学不同若夫知识道理之不 能表以议论而但可表以情感者与夫不能求诸实 地而但可求诸想象者此则文学之所有事( 14 130) 比较而言王国维填词在直观悲观主义 人生观这个天下万世之真理( 1 131) ,诸想象采用以情造景( ) 的方式上显示出了 他的创新之处兹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寄托意义极 为丰富的美人意象为例予以说明词诞生并发展于士与歌妓制度的社会环境随着词史演变两性关系由起初的绮艳公子与绣 幌佳人经多情公子与红颜知己渐次向更为广泛 的社会关系转变即便如此两性思维始终是词 的本色特征之一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 以韦庄等人为代表的对恋人形象的刻画将原先 重在对女性表达的泛爱情感引向了独爱的恋情; 二是以苏轼为代表的引妻子形象入词将原先偏 重娱乐化的两性关系引向基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夫 妻感情; 三是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女子自我形象塑 将原先男子而作闺音的创作方式转变为女性 的自我书写; 四是伴随着词的雅化诗化历程香草美人式的寄托传统随之成为北宋末之后 大多数词人选择的路径; 五是部分倡导童心性灵的词家如清后期龚自珍便以男性世界为 主要的批判对象乐于通过描绘女性世界承载他 的人性启蒙信息( 杨柏岭 130)

上述类型在清末民初词坛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借助女性世界彰显人文新精神的创作意识 王国维不及龚自珍等人但女性题材在其词中 仍占有突出的位置据统计王国维词中女性意 象大体有思妇痴女美人少女贞女亡妻倚阑 女子宫闱女子贤妻良母神话女性等诸多类型若从女性题材所表现的人生主题来说王国维的 词有如下一些特点值得关注: 其一谱写佳人丽质彰显自然真实的人生态 他以写真景物真感情为境界有无的标准 ( 王国维全集1 462) ,盛赞以自然之眼 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未染汉人风气的纳兰 容若词( 1 476) ,认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 以自然胜( 王国维全集3 113) 因此若想表现习气未染的纯净世界那么着眼于未被 工具化的女性形象就是极佳的选择一方面为江南文士其笔下的女子多是一幅幅唯美的风 浣溪沙词刻画江南采莲女装饰上抓住 色泽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萏斗轻盈脸边 舷外晚霞明刻画采莲女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显清丽之美; 行为上抓住动作为惜花香停短 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描绘了 采莲女忘情于自然的专注神情; 由此词人真切地 谱写了这位江南采莲女自然活泼生机无限的心 灵世界另一方面词人一度在北京生活其笔下 的北方女子同样是形神兼备真切自然词人曾 刻画过其京师住所对门的买浆旗下女( 刘蕙孙 123124) ,蝶恋花上片云窈窕燕姬年十 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间颜色如尘土下片直接称赞此女子形象: 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最上尤以五代宋词为独绝者( 王国维全集1 461)

也反映在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上。《荷叶杯·效花间体六首即专门模拟花间词风像前两首 手把金尊酒满相劝情极不能羞乍调筝处 又回眸留摩留留摩留”“矮纸数行草草总道苦相思朱颜今日未应非归摩归摩归用词上不免存有书卷气然其中的女性形 象确有花间词人笔下的绣幌佳人丰姿。《应天 ( 紫骝却照春波绿) 等词的风格亦颇似皇甫松 的两首采桑子流淌着如乐府民歌般的清新活 泼气息。《浣溪沙( 乍向西邻斗草过) 写少女春 困酣眠的情态格调亦近于欧阳修的小令不过词人描画这些纯真无邪的少女心扉并非为了游 戏娱乐的需要而是寄托着他探寻以自然胜真境界的艺术理想其二续写美人痴情吐露率性忠贞的伦理品 王国维在传承中国古代香草美人之联想 ·185·文艺理论研究 2021 年第 2 路径时融入一己的哲思传统诗教精神下的痴 情乃以忠贞为前提典范即是汉儒解析关雎言之后妃之德是一种以德报怨式的 发乎情止乎礼义”。王国维笔下的女性痴情则 以率性为前提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 其间其忠贞乃是一种真性情的呈现。《蝶恋 ( 黯淡灯花开又落) : 妾意苦专君苦博似朝阳妾似倾阳藿但与百花相斗作君恩妾 命原非薄。”夫妇二人恩情深重各自不同的体 均源自天性的确是一种率性而忠贞的伦 理表达进而这种伦理精神蕴藏着一种个体自 尊自爱的独立精神反映出王国维的现代意识这在虞美人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碧苔深锁 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 一点臂砂娇传统宫怨题材深度反映了女性 对男性的依附关系; 然王国维特写此题材刻画了 这位女性孤芳自赏的倾诉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 镜中人显示其独立特行的性格寄托了词人追 求近代独立人格的精神魅力当然在伦理观上王国维固有一种传统的恩 怨观念他这种率性而忠贞的道德品质也是 近现代众多新学家不忘旧道德的共同特点清平乐以思妇口吻云斜行淡墨袖得伊书 满纸相思容易说只爱年年离别通过细细 回味袖中所藏游子书信的相思语刻画了夫妻二 人的缠绵情义尤见女子的痴情继而写思妇在 罗衾独拥黄昏春来几点啼痕的孤独哀怨中 思量自己的命运: 厚薄但观妾命浅深莫问君 。”言下之意自己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乃是出 于自己的真性情守住节操呵护忠贞皆源于自 我的灵魂因此她并不计较丈夫对自己的态度1923 观堂长短句出版时王国维将这首词的 歇拍改为厚薄不关妾命浅深只问君恩”。晚年 的王国维加大了回归传统伦理观念的速度这一 改动便由原先的率性而忠贞转变为忠贞而 率性责问的怨气更浓

此番修改亦说明这首 清平乐所写的夫妇情感当有寄托反映出王国 维前后不同时期的政治境遇及其思想观念由于王国维汲取了近代人文精神故而他的 恋情词悼亡词也呈现出一定的新意前者如 鹊桥仙上片写夫妻小聚的温馨氛围下片抒写 聚少离多的别后情怀无论是从妻子角度说里朱颜难驻还是说自己远游却封侯无据传递的都是词人一贯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充溢着 显豁的理性精神后者如苏幕遮( 倦凭栏) 妻子莫氏亡后不久自己梦中相见的情景梦中 的妻子倦凭栏低拥髻丰颊修眉犹是年时 留给自己的还是那最熟悉也最美丽的形象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梦醒之后依旧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或云 这首词不以哲理取胜而以感情的盘郁凄怆见 ( 叶嘉莹 安易 408) ,所言不虚然悼亡本身 已是人生之大悲即情即理理在情中又如平乐上片回忆自己与莫氏早年生活的场景: 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无限意消得和衣 浓睡。”个中生活细节令人感动云髻颓堕乃未 及时梳理暗示她太忙故而词人并未惊扰她而是消得和衣浓睡让她得到充分的睡眠( 祖保泉 129) 词人对妻子的怜惜与体贴实则 是对所爱之人的尊重基于此下片云当时草 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转思今夜 凄凉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中流露的忠贞乃以之 前的真性情为基础可见王国维所描绘的夫 妻之情也是一种率性而忠贞的情感的伦理的 结构其三遥想美人神韵彰显人生的哲学理想自屈原始美人作为理想及意中人的象征喻君或自比已渐次成为中国文学之一大传统不过此传统突出表现为一种政治的视角道德教 化的态度而主张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 ( 王国维全集1 138) 的王国维在托 兴美人时更强调一种哲学的美学的艺术的眼 审视自己的境遇表达自己的志意美化自己 的人生理想试读其阮郎归: 美人消息隔 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厌征鞍马前山复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 相逢艰复艰。”此词于 1905 年作于苏州乍读 之后多以为词人表达的是对莫夫人的思恋之情然而细读后一则海宁苏州一舸即归说不 上什么山复山’、‘艰复艰’”词中行程与由苏州 到海宁的自然路程不符; 二则揣摩只余眉样在 人间相逢艰复艰句中的情感不可能是写尚健 在的莫夫人至此这首词中的所谓美人莫夫人无关而结合王国维当时徘徊于哲学文学 的选择困境骨子里又不能忘情于哲学的思想状 ·186·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那么此美人极可能指他曾深爱的哲学此词即是表达向这位美人告别而又致不相忘 之情( 祖保泉 5253) 与上首阮郎归类似蝶恋花: 昨夜梦 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 众中不惜搴帷问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 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 。”或云这是一首记梦忆内之作( 吴战垒语) ( 唐圭璋 1524) ,然若果真如此如此想念内人的 词人就不会出现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的情形! 细思之下那个乘坐香车 美人也是词人想接近而难以实现的某种存 在的象征全词所写乃是词人无法解决却始终纠 ( 梦中梦后) 的人生矛盾当然这个矛盾是什 不得而知另外蝶恋花( 百尺朱楼临大 ) 上片写思妇下片写游子然均是词人的化 楼上美人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 属于哲思者她孤独静思俯视众生; 陌上行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属于 谋生者他于风吹雨打中终日劳累而无力挣脱不由己的状况不过无论何种生活样态最终都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这就是人生的归 宿典型地揭示出王国维的悲观主义人生观

 语语直观是不隔: 情理冲突显现 本相的新句式

 王国维所言之直观贯穿于能感之能写 能赏之等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能写之角 度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王国维全集1 472) 。“都在目前手稿原作可以直 ( 1 535) 。“都在目前虽简明形象易将人引向对诸如运用白描忌用代字等一般性 技法要求的理解而这些都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外 在表现叔本华即认为直观认识具有直接的了 ”“整体性的认识”“突然的顿悟等特性( 戴文 8691) 究其实质直观目前更能体 现王国维论不隔的初衷这颇似于庄子的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陈鼓应 884) 的语言选 择心理他们的目的都在于选择那种超越习惯定势思维能显示对象本相的真实性语言美感呈 现的直觉性语词反之即是雾里看花终隔一 ( 王国维全集1 472) 当然为了这 个目标庄子走向了运用卮言重言寓言的道路而王国维则通过将理性纳入直观之中率性中见 忠贞真情景显境界彰显其古今之大文学不以自然胜( 王国维全集3 113) 的艺术 理念( ) 直言人生困惑之本相 前文已述王国维从人类学层面思考了以 直观”“兴到为前提的象征思维在他看来概念之知识则理性之作用则惟人类所独 古人所以称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合理的 动物为此故也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其势力与忧患且百倍之者全由于此动物生活 于现在人则亦生活于过去及未来; 动物但求偿 其一时之欲人则为十年百年之计( 王国维全 1 21) ,像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冲突谓人类自动物进化后固存的矛盾王国维力主 亦哲学亦文学( 王国维全集14 37) 文学观其目的即是将感情重新纳入只有人类 才拥有的理性轨道可以说王国维词的主题 并非仅是感情而是情思其词的哲理味正 赖于此为此王国维曾坦言一度纠结于( 感性) ( 理性) 的矛盾之中: 余之性质欲为 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 欲为诗人则又 苦感情寡而理性 多。”( 王 国 维 全 集14 121) 此番困惑与矛盾心理屡见其词作的主题 之中。《鹊桥仙( 沉沉戍鼓) 下片: 北征车辙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 无凭两字。”北征理性的现实的; 南征感情 理想的; 二者难以兼得只得徒生人生无凭之 正因为感性与理性之间如此纠结故而王国 维热衷于描绘醉( 或梦) 中及醒后的人生体验者感性后者理性。《虞美人( 犀比六博消长昼) 五白惊呼骤的醉意中词人不须辛苦问亏 一霎尊前了了见浮生而笙歌散后归路所 西窗落月荡花枝之清冷又是人间酒醒 梦回时”。《采桑子上片高城鼓动兰睡也 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醒与醉人生之表象那两三声的孤鸿鸣叫才是内在的心 ; 下片感慨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 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风前之柳絮悲乃 是过程中的表象那零星的点点萍才是生命旅程 终点站·187·文艺理论研究 2021 年第 2 ( ) 藉概念之助以唤起吾人之直观尽管感性与理性相冲突理性的思与 始终是王国维极力追求的对象他的词亦因此 呈现出善思的艺术特点南宋朱熹有言学贵 善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 ; 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1 167) 可以说问题意识的有无是考量人们是否善思的 前提和标志朱熹所言实则道出学问思想产生 的逻辑进程始则有问题意识次则要有否定判的思想再次就是作出肯定性判断的无疑兹依此品读王国维词表达思 索的 艺 术 技巧1. 疑问句频用与问题意识的彰显 在中国诗人中屈原天问全篇 374 天地生成社会古今神话鬼怪等提出了 170 多个 问题开辟了中国古代诗歌也思索也创作路 径之先河时至清末民初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 大变局古今中西等观念碰撞下的新问题迭出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 王国维全集14 119) ,于是思索”“思量性的话题便 成为王国维词的突出主题而问句的高频出现是其中一个显豁的表现首句发出疑问的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蝶恋花》“谁道江 南春事了”、《蝶恋花》“谁道人间秋已尽; 篇中发 出疑问的浣溪沙( 霜落千林木叶丹) 经秋 何事亦孱颜”、《蝶恋花( 连岭去天知几尺) 信京华尘里客独来绝塞看明月”、《好事近( 起倚危楼) 换头人间何苦又悲秋”、《蝶恋花( 窣地重帘围画省) 人间望眼何由骋; 歇拍发出 疑问的浣溪沙( 似水轻纱不隔香) 人间何 处有严霜”、《蝶恋花( 冉冉蘅皋春又暮) 那时 能记今生否”、《蝶恋花( 谁道人间秋已尽) 处江南无此景? 只愁没个闲人领”、《贺新郎( 落飞乌鹊) 七尺微躯百年里那能消今古闲哀 ? 与胡蝶蘧然觉等等上述问句在反映王 国维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同时无不彰显其直观宇 宙万世之真理的求索态度2. 否定性判断句式频用与反思力度的凸显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揭示否定之内涵云: 否定是对存在的拒绝一个存在( 或一种存在 方式) 通过否定被提出来然后被抛向虚无。”虚无它是否定判断的起源因为它本身就是否 它奠定了作为行为的否定的基础因为它是 作为存在的否定( 萨特 3948) 之所以征引萨 特之言是因为萨特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均受到 了虚无派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深刻影响”“虚无成为他们学术思想的共同取向王国 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前一日曾为人书扇所题为 末代帝师陈宝琛前落花诗四首之三四两首七 其中有云生灭元知色即空”“流水前溪去不 ……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可谓其悲观虚无人生观的印证王国维文学批评颇重视基于否定性语气的 虚无境界如云: “《红楼梦之主人公谓之贾 宝玉可谓之子虚乌有先生可即谓之纳兰容若谓之曹雪芹亦无不可也。”( 王国维全集1 76) 其论词除云无我之境”“不隔又如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465)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 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1 47778) 均是对某种传统观念的一种否定而求证于王国维词悲观虚无正是最突出的主 反诘疑问句的使用亦是其显豁的特色就构 词方式来说王国维填词亦如其论词喜用否定 且这些否定词在揭示其思想上往往起着关键 性作用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否定副词如关于自然现象的判断浣溪沙( 路转峰回 出画塘) 一山枫叶背残阳看来浑不似秋光结合词意这眼前不似秋光的景致只是短暂段的表象罢了; 玉楼春( 今年花事垂垂过) 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又强化了人生 无常的悲观主题……关于人生情感选择态度的 把握浣溪沙( 草偃云低渐合围) 万事不如 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为后文反思其书生身 份奠定了基础; 好事近( 愁展翠罗衾) 不辨坠 欢新恨是人间滋味既刻画出悲情体验的复杂 也将悲观人生观彰显无遗; 少年游( 垂杨门 ) 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则思考 了书生( 文人) 生涯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苏幕 ( 倦凭栏) 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更是直接 揭示出人间世以悲苦为常的本相字外字也是王国维运用较多的 否定词蝶恋花( 谁道江南春事了) 废苑朱 开尽无人到”、《祝英台近( 月初残) 树上啼 ……纵有恨都无啼处以象征之法揭橥词 人悲观虚无的人生观令人唏嘘; 谒金门·188·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 孤檠侧) 旧欢无处觅”、《浣溪沙( 掩卷平生有 百端) 闲愁无分况清欢”、《蝶恋花( 满地霜华 浓似雪) 自是浮生无可说则直接以否定判 断指出人生之苦谛另外古汉语常用的其他否 定副词如”“”“”“王国维也有使 蝶恋花( 窣地重帘围画省) 问取嫦娥浑 未肯相携素手层城顶”、《水龙吟·杨花》“一样 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玉楼春( 今年花事 垂垂过) 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 清平乐( 斜行淡墨) 厚薄但观妾命浅深莫问 君恩其中的否定词均可谓该词的词眼王国维对否定词的使用还反映在一首词的 连用现象上。《浣溪沙( 才过苕溪又霅溪) 烧后 更无千里草雾中不隔万家鸡风光浑异去年 连用”“否定词加之浑异这个带 有否定性的词语均彰显出词人善于直观反思的 习惯。《蝶恋花( 独向沧浪亭外路) 一片流云无 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强化了词人孤独之效果。《浣溪沙( 漫作年时别 泪看) 结拍不堪重梦十年间歇拍更无人解忆 长安两个否定判断句起到了回环反复的表达 效果更有甚者虞美人( 弄梅骑竹嬉游日) 八句依次有未能羞涩但娇痴”“近来瞥见都无 ”“不知何日始工愁三句使用了否定词; 蝶恋 ( 谁道人间秋已尽) 八句依次有不辞立尽西 楼暝”“万点栖鸦浑未定”“何处江南无此景”“愁没个闲人领四句使用了否定词……有学者研 孔子的名言差不多都包含了’‘等否定词老子庄子和孟子他们的那些 名言也大抵如此……中国古代诗歌名句也是 这样( 彭运生 24) 因此王国维屡用否定词现 原非个案然若透过其所否定的对象可见其 所感所思的时代性哲理性而这正是王国维词哲 理味独特性之所在3. 逻辑推理肯定性判断与定向意旨的显现 从疑问经否定继而推理分析终至结论一哲学认知逻辑成为王国维填词常用的艺术构思 方式

检读其词可明显感知一种思索的味 像递进转折的判断句式本为古代诗词所习 反映出情感的变化而情感因为语言的递进转折等回环复沓其韵味变得更加浓烈深沉国维在此基础上从哲学层面强化了认识的层深 思索的逻辑性愈能显现出思想的深刻性鹊桥仙( 绣衾初展) 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浣溪沙( 掩卷平生有百端) 坐觉 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如梦令( 点滴 空阶疏雨)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句中所 何况”“”“等词均系古今诗人所常用 于递进转折句式的词汇而王国维尤其喜用……之类的加倍循环句式蝶恋花( 急景 流年真一箭) 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 ”、《蝶恋花( 袅袅鞭丝冲落絮) 已恨年华留 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蝶恋花( 陡觉宵来情 绪恶) 已坠前欢无据他年约”、《齐天乐·蟋蟀天涯已自悲秋极何须更闻虫语”、《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生之悲本有程度之差异王国维这种雪上加霜式写法强调在原有悲苦之基础上加倍渲染与其 红楼梦》“彻底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等主 张相吻合目的就是穷尽宇宙人生之本相对于深思所得到的宇宙人生之本相王国维 常常会用肯定语气作出判断故而其词中具有定 向意旨的哲理句极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卒 章显志的写法特别重视煞尾”“煞尾处名句多情味足( 祖保泉 48) 对此祖保泉先生曾明确 指出在王国维 25 蝶恋花词中除了月到 东南秋正半一阕外其它 24 首在结尾处都艺 术地显示自己的定向意旨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 思分’‘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虽只言愁说恨题旨是明白的( 祖保泉 91) 其实王国维词这一特点并不局限于蝶恋花词调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浣溪沙( 落千林木叶丹) 只应游戏在尘寰”、《踏莎行( 绝顶无 云)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 间 相 媚 争 如 ”、《浣溪沙( 山寺微茫背夕曛) 可怜身是眼 中人”、《浣溪沙( 昨夜新看北固山) 人天相对 作愁颜”、《鹊桥仙( 沉沉戍鼓) 人间事事不堪 但除却无凭两字”、《鹧鸪天( 阁道风飘五丈 ) 人间总是堪疑处唯有兹疑不可疑”……其悲观主义人生观的指导下通过歇拍定主旨的 写法无疑起到了强化人生本质认识的作用卒章显志的悲悯可谓王国维哲学思索以艺 术方式呈现的必然结果·189·文艺理论研究 2021 年第 2 结语: 安得吾丧我表里洞澄莹 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刘勰批评汉代以来颂先鸣故比体云构”“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 刘勰 602) ,陈子昂批评齐梁间诗采丽竞繁兴寄都绝( 陈子昂 123) ,体现了唐以前诗思方 式经历了从类比联想渐次向刹那直观演变的过 ( 张节末 110) 而晚清词家针对张惠言以比 附论词方式的反思似乎亦是这个过程的演绎王国维引直观比兴将晚清这一词统置于 中西诗学相结合的视野之下其所言既有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也有西方尤其是康德粹理性之知”、叔本华直观论等学理依据从中国诗学文化的角度说自孔子读》“观群怨至刘勰诠赋时说的情以物兴”“物以 情观( 刘勰 136) 已将”“联系起来其中王国维坚信孔子教人也则始于美育于美育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国维全集14 16) 此番解析路径正体现 出他引直观比兴的用意王国维并不反 对道德他只是反对教化教化不等于无论美之与善其位置孰为高下而美育与 德育之不可离昭昭然矣( 14 17) 从他 引用叔本华分析观美之状态二原质的角度来说一则被观之对象非特别之物而此物之种类之 形式而非孔子兴观说在后代被赋予诸如观 风俗盛衰考见得失等功用层面的解读; 二则者之意识非特别之我而纯粹无欲之我也( 14 14) ,而非中国古代强调必须要有君子类政治的道德的条件故而直观的态度即审美 的态度正如王国维端居诗自勉曰安得吾丧 表里洞澄莹( 王国维全集1 146) ,的就是直觉到宇宙人生之真理


责任编辑:林建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百余年来,在王国维词学研究上,有一个话题 需要进一步探讨,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 王国维对“比、 兴”的态度到底如何?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