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育人成果||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学习心得(二)

2021-10-13 16:24:43 新闻党支部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大讲堂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正式吹响新文科建设号角的首项重要工作。

2020年大讲堂的主题为“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新闻记者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日夜奋战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大讲堂邀请了14家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42名新闻记者录制32集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

2020年12月,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新闻系将展现中国新闻记者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纳入专业教学,将其作为加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之举,作为最生动的国情大课、有温度的思政大课、高水平的专业大课,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观看32集视频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并展开相关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命题,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道路优势,打牢思想基础、夯实思想根基,做到“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学习感悟

新闻171班  梁雪娥

本月,学院组织新闻系学子观看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直播课程,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来自抗疫武汉一线的报道》。本次新闻大讲堂邀请到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4 家主流媒体的42位深入疫情一线报道的记者参与录制。

在这次疫情大讲堂中,每一位记者不仅叙述了自己在武汉报道的经历,而且从他们的专业视角向我们解说了如何在疫情这类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进行客观准确、时效性强、传递正能量的报道。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他们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个新闻学子去学习。

不惧疫情,冲锋在前

武汉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大约有三百多位记者在这一危难时刻毅然决定前往湖北与武汉。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和肩上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了居住在武汉这座85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中的一千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每一个记者夜以继日,持续不断地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各地关注疫情、关心武汉的人民传递着关于武汉疫情的最新信息。

在疫情之下,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新闻工作者亦是如此。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及时准确地向全国各地报道关于武汉疫情的最新消息,比如疫情防控情况、救援物资输送情况。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承受在采访过程中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和压力。

白天采访,夜晚赶稿,冲锋在疫情前线,始终与武汉人民坚守在一起。他们是抗击疫情的历史记录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履行着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的责认与担当。可以说此次疫情,新闻工作者展现了媒体工作者超高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责二字,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记者下定决心前往抗疫一线去采访报道需要极大的勇气。在工作中,他们还需要克服身体的极限,在高感染、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对信息进行甄别与整合,寻找新闻价值所在,报道真实客观又准确有效的新闻。

这是最有温度的思政课,最生动的国情课,最高水平的专业课。作为新传学子,我们要不断向前辈们靠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展现新闻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爱中国、知中国,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的新型媒体传播人”。

走到现场,全面深入观察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去到现场采访是必不可少的,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这也是成为一名记者所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记者赶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观察、访问,亲身体验新闻的事态,让新闻记者最大限度的感受新闻事实所带来的影响,全面观察现场的所有细节,才能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做出好的新闻报道。

在大讲堂中,每位记者都通过具体案例分享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这次疫情中制作了优秀典型的、意义重大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疫情之下最真实、最直观的武汉现状和人民生活。

那些冲锋在疫情最前线,曾深入武汉各种关键场所的记者都在不同程度地强调记者深入前线、走到现场的重要性。他们前往医院与病房了解病人状况与医院整体情况,深入隔离区了解医护人员现状,走访社区了解基层防护措施,走访农产品批发市场了解疫情期间蔬菜供应情况。

他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抗疫战斗的细节与瞬间。通过他们的图片和文章,我们看到了疫情下的武汉实况。有空荡的街道和马路,也有喧嚣吵闹的超市和医院;有因为失去亲人而悲哀痛哭的患者家属,也有对着镜头向亲人诉说想念与期盼的医护人员。

因而,不论是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还是视频报道,都需要记者本人去到采访现场,去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通过细致的观察体会,深入每一个,才能写出最真实、最客观、最能直击读者心灵的新闻报道。

正如江苏援湖北前方报道组成员高志鹏所说:“记者天生就要到现场——将疫情形势的变化还原给公众,将温暖、信心、希望传递给公众,这是记者的责任。”

新闻工作者要深刻地认知到:脚上有多少泥土,笔下有多少温度。只有将视角与镜头对准一线,对准现场,才能准确全面地捕捉到更多最真实感人的细节,才能产生更多催人奋进的动力。

选取典型人物,时刻保持尊敬

在疫情之下,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值得记者去采访交流,去深入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他们有清晨在街边洒扫的清洁工,有骑着摩托四处运送物品的外卖小哥,也有深晚坚守在医院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护士等。

虽然记者采访的对象有很多,但记者的精力有限,新闻报道的版面也有限。所以记者必须先确定好报道主题和提纲,然后才能从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如何选取典型的采访对象,如何讲述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故事。

对于那些每天坚持在疫情前线为疫情防控辛勤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保持社会秩序正常运行而付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人员。记者在与他们进行采访对话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尊敬。尊重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付出。在他们感到疲惫、需要休息,或者认真工作时避免打扰。同时,记者不要停留在浅层的对话采访,不要只是简简单单地问答交流,然后记录答案。而是要深入他们的生活中,跟拍他们的工作日常,更好地发现更加丰富的新闻素材,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对于那些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爱人却依然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采访时,记者要保持更加真诚的敬意。要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平常工作入手,让他们主动地讲出自己在疫情中的经历与感受。并且,还要兼顾他们的情绪,注意他们的状态,在提问时要从细节入手,慢慢深入主题,避免因突然直接的提问对采访对象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疫情之下,每个人几乎都生活在恐惧与忙乱之中,每一天的生活都承受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每个人的身心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采访一定时刻保持尊敬,避免伤害被访者。

关注细节,关注普通人

除此以外,在讲堂中记者还提到了许多在武汉抗疫时的微小细节。比如疫情中医院因为泼洒药水而“粘”脚的地面,比如“赶”记者们回去,自己却在病房内奋战的医生。这些都是真实、感人、有温度的细节。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是来自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见习记者李强。他生于1995年,是众多90后疫情记者中的一份子。他在武汉参与抗疫报道采写总共71天,发表采写文字报道6篇,分别是《名单上的一个小人物》《决战汉口医院》《低气压之地》《抢命 金银潭》《继续治愈》《父亲的葬礼》。同时,在这期间他也充当摄影记者,拍摄近万张照片,其中部分还刊发在了中国青年报上。

他讲解的主题是:特稿如何获取细节。第一,要深入现场,获取大量采访资料。用丰富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去感受。第二,采访之前提前做好备案,便于在采访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向,把握采访主题。第三,打开五官,全面观察。进入一个现场,首先打开自己的所有感官,全面地进行观察。第四,根据现场实情,关注重点要素。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也要有所侧重,关注细节。第五、努力求新,避免同质。要与采访对象直接接触,让他们自己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样才能发现新的视角,写出真正令读者感同身受的文章。

在这其中,他特别强调要注意细节,“那些给人的感官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好的特稿细节。”要放大感官,用心观察,专注体会。不要局限于眼睛,还要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

其次,要寻找并选择关键采访对象,用典型案例来看整个疫情之下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其中,重点是要把笔墨放在普通人、小人物上。小人物是大事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但他们却是历史最不可缺少的注脚。记者要学会用普通人的视角去透视整个大事件、大环境。环卫工,外卖小哥,美容美发店长,警察,120急救站人员……他们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报道。

从小处入手,从细节上观察,从普通人的视角报道,是写出一篇好的特稿文章必不可少的方法。

坚定信念,共渡难关

最后,我始终相信,中华民族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亘古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是一切外物无法撼动的。在大讲堂中,我们从那些抗疫记者身上、从他们报道的人物身上都看到了这种精神。

在疫情报道中,受限于器材和疫情本身的限制,记者的采访和拍摄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没有时间去精心地设计镜头,没有能力去细致入微地控制场景和人物,甚至有时候都没有好的设备,只能用手机去拍摄。所以在拍摄的画面可能会抖动、会模糊,采访时情绪可能会失控,但这一切在当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忍受着逆行的孤独,将现场的环境和情绪传递到了千里之外,传递给全国各地的人民,将镜头两端的人民连结在了一起。

时至今日,对于疫情的战斗仍然没有结束,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疫情不是某一个人所面临的的苦难,而是我们要共同去面对的挑战。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更加认真地学习与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及时挺身而出,共渡难关。


责任编辑:新闻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观看32集视频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并展开相关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命题。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