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走向深入,10月23日,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前线》《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的“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欧阳淞、杨凤城做主旨报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深圳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及《求是》《光明日报》《中州学刊》等60余家高校和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鲜明提出并精辟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召开“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就是为了更加深入学习领会好、大力继承发扬好伟大建党精神,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他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继承发扬要求,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深切感悟思想伟力,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新发展。
宋凌云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引人注目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引起热烈反响。他代表教育部社科司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同时结合会议主题提出三点期望,以伟大建党精神学理阐释为牵引点,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以伟大建党精神宣传教育为着力点,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以伟大建党精神协同研究为突破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教授分别以《建党精神与建党伟业》和《从百年党史看中华民族复兴不可逆转》为题作主旨报告。欧阳淞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总结达到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他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党的百年实践检验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杨凤城聚焦“七一讲话”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论断,从道路、制度、物质基础、党的领导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强调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国内还是国际而言,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复兴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到来,但是经过奋斗、斗争,一定会到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葛海彦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分别以《党的百年执政探索与经验启示》和《“两个结合”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为题作大会学术报告。李冉从问题导向、时代特点、理论发展和使命担当四个方面作了分析,他指出要把握两个结合论断的问题意识,把握新时代马中化的新特点,把握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几个重要论述及理论创新,并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议题。葛海彦回顾党的百年探索的执政历程,从百年探索中积累经验,启示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
邢国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发现及防治疫情情况的报道;美国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意识形态的本质分析;美国媒体报道对我们的启示,提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主动应对舆论挑战,戳穿美国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谎言。
邵献平从思政课是什么、思政课的过程要素、思政课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思政课问题的对策四方面入手,认为思政课要立足于教材、高于教材,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术方式水平和学术魅力;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质,加强思政课教师自身的“角色”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须牢牢把握“主体”和“信息”两条链。
杜仕菊认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出发点就是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样一个根本问题,落脚点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不负人民,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民情怀,杜教授从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
郇雷为大家分析了当前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关于“主义”与“思想”各种观点的提法、伟大复兴的依据、习总书记思想的层次等等,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成果,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张丰清从高度、深度和长度三个维度谈建党精神,立足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总结过去一百年在物质方面和精神领域的伟大成就,这是其“高”;伟大建党精神直击人的内心深处,直面人的需求,是其“深”;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影响深远,有了精神谱系的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可能走得更远,是其“远”。
杨娜以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解释之间的关系为切口,分析了组织的吸引力和党员的贡献度之间关系理想模型的四个维度,得出一个有效的纪律建设活动是时境、党员和组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结果,通过对模型的进一步分析,杨教授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都需要纪律建设来加强对党员干部、基层组织的管理,维持党在不同阶段下的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目标的统一,提升党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先进性。
王春玺对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战略定位,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需要,科学阐释了新时代所要弘扬的革命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要求,认为革命精神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时代要求,提出了新时代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尚会永认为当前在需求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改变,必须重塑老师在知识占有方面的优势,给学生更多的获得感。教师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找到与学生的共鸣点,根据不同的对象调整教学案例和内容;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全员育人;要利用更本土化的材料,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而加强案例教学是打破壁垒的必然,逐步引导教师深入中国实践,进行学理上的梳理,形成全国思政课教师的联合研发,重塑知识占有的优势。
黄晓丹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现实意义、理论逻辑以及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讲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为什么以及怎样融入“纲要”课中进行了汇报;沈克正从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红色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问题、增强红色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马玉婕、杨细细老师分别从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话语的演进特点与启示、“两个结合”与践行初心使命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涯邻主持会议开幕式。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国忠教授分别主持分论坛。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馨作会议总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