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png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由北京舞蹈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重大项目资助的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以全新的面貌三登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我系优秀党员汪子涵,邵俊婷分别饰演画家和母亲重要角色,他们从2022年8月进入剧组,至今已完成三轮演出。这部舞剧经历了多次修改,不断精雕细琢,最终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全国舞蹈比赛优秀作品奖等殊荣。该作品表达了艺术家们奔赴延安,与人民同吃同住,扎根人民生活,创作出了表现当时时代精神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汪子涵和邵俊婷作为党员教师,同时又是优秀的青年舞蹈家,参与该作品的创排过程,不但是对自身舞蹈技艺的磨练,更是对自身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磨练。
汪子涵创排感想:
还记得创排期间去延安采风时,在鲁艺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当年艺术家们在延安时期创作、生活的照片,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留洋归国的艺术家初到延安,抱着满腔热情,用西方最前沿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创作出的作品却无法被人民接受。直到后来,艺术家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融入到这方土地之后,才真正地理解人民在精神上需要什么,也因此激发出了更为深刻的创作灵感。这不禁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谆谆叮嘱:“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通过对剧中表达的思想主旨的理解和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和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定会竭尽全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秉持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为人民而舞,为时代抒怀!
邵俊婷创排感想:
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原则,它既是我党的宗旨,也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习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者有了更深远、更具体的要求和期望,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为艺术教育者和从业者夯实了思想认识和实践意义和价值取向。此次参加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的排演,不仅是对毛泽东同志82年前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的深刻学习和领会,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10年来再学习、再实践的精神实践汇报。对于当下,党性的再培养和再学习一直都是每位党员不懈坚持和奋力追求的,同时也深知如果只有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学习,那肯定是不扎实的,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用作品来说话,用作品来表达人民的情感和生活,就像《杨家岭的春天》最后引用习总书记的一段话:“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是文艺在人民心中根本价值所在,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就像作品需要“常演常新”,学习也是一样,新时代的我们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和面貌来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我想这应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学习的课程。
在新时代的春天精彩绽放。“文艺为人民”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命题、未来的召唤。汪子涵和邵俊婷老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优秀的专业能力以身作则的带领学生体验生活,同台共舞,这是最直接的将延安文艺“火种”薪火相传,也是对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对新时代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们将秉持“文艺为人民”的理念,打造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