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北外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由教务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党委副书记苏大鹏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磊主持。
孙有中表示,此次会议是北外进一步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首场活动,后面还将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专门会议。他强调,思政课程工作要注重三点:一是思政课程要重在培养理论思维,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理性思维;二是思政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回应现实问题,突出时代性;三是思政课教学要有历史视角、跨学科视角和跨文化视角,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和兴趣特点。针对课程思政,孙有中表示,思政课“题内话”与专业课“题外话”的同频共振非常重要,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进行补课。
苏大鹏表示,会议体现了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责任担当和学校做好思政课程的责任担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外要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教师守好师德师风底线。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把学生当做“定盘星”,增加备课投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宋友文教授以及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曼、刘菁、韩雪青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展示。宋友文以“如何培养理论思维?——读原著、学原文和悟原理”为题,从什么是理论思维、培养理论思维为何重要、怎样培养理论思维三个方面生动讲述了如何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大势,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张曼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教学为例,围绕人民群众概念辨析、辩证看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展示了从案例导入、理论分析到拓展总结的教学过程。刘菁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示范了如何通过社会热点事件和案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树立法治思维,并展示了自己在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所作的尝试。韩雪青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题,围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这三个层面展开理论阐释,落脚于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北外教务处处长李莉文表示,研讨会体现了学校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立德树人中更好发挥作用。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从强化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责任担当、坚持理论引领、创新教学方法和突出北外特色四个方面针对会议说课展示进行分享发言。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会峰教授从思政课要有理论高度、要能够“上得去”“下得来”、要能够“进得去”“出得来”几个方面生动阐释了如何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提出要让思政课的清泉流入学生的心田,避免在“最后一公里”出现梗阻。
互动交流环节,北外专用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蔡鸿发言,强调专业教学要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和多学科交融。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陈瑛教授在发言中表示,通过对象国研究,将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融合起来,是北外的特色所在,应当继续发挥好。
本次活动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示范研讨活动”系列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教务处全体人员,以及宣传部、教材处、学校“三进”工作专题项目立项负责人和拟申请立项的教师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