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挚意做学问,德厚流光书人生
——记阎纯德先生
“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既长于创作,又长于研究。”这是“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授奖词中描写阎纯德的一句话。整段授奖词很短,仅有150余字,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又很长,因为它涵括了阎先生几十年来的丰硕学术成就与巨大文化贡献。然而,阎老先生的形象是很难用三言两语描述出的。他的人生更像是一本精彩的小说,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他的学问更像是一部庄重的辞典,精妙深远,惠泽大众;他的德行更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纯粹雅致,润泽心灵。
筚路蓝缕,纯情挚意做学问
“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别人还没有想到、没有做的事,这一直是我做学问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对于学术研究,阎纯德向来愿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者,《中国文学家辞典》的编撰就是生动的例证。
在法国任教期间,与法国作家、汉学家米歇尔•鲁阿夫人关于“中国到底有多少女作家”的讨论给了阎纯德一个灵感——研究女作家,同时开始组织编撰《中国文学家辞典》。阎纯德带领编委会依据“作家调查提纲”提供的真实材料来编写,并不厌其烦地到国家图书馆去查证、核实,亲自审定,最终完成了内容严谨、翔实的《中国文学家辞典》。
但在文革的阴影下,“活人上辞典”无异于一个“定时炸弹”。出于关心和关爱,他的领导、亲人、朋友们纷纷劝其放弃这项容易犯错、危险重重的工作,但千难万难也挡不住阎纯德“第一个吃螃蟹”的决心,他力排众议,促成了这部作家大全式辞书的发行。在这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加持下,《中国文学家辞典》好评如潮,被称为中国文学“解放”的曙光,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阎纯德还创办和主编了《中华文化研究》《汉学研究》和《女作家学刊》,也曾以一己之力主编了学术上史无前例的“列国汉学史书系”;他的专著《作家的足迹》《20 世纪末的中国文学论稿》等,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前卫著作;《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新时期百位女作家作品选》等也让他举起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大旗。其中曲折艰辛,实难一言以蔽之。但无论艰难险阻,阎纯德始终都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2015年,阎纯德患膀胱癌,经过五次“膀胱镜”、四十次“灌注”的他已大为消瘦。五年来,尽管一直在与病魔抗争,他依然伏案研究写作,把医院病房当作办公室,编订了10部且每部约65万字的《汉学研究》,浏览了二十多部“列国汉学史书系”;使80岁高龄,他也依旧精神矍铄地组织了《女作家学刊》的创刊。
“人活着就是做事,这是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喜欢做的事,无非就是写点儿小文章,研究点儿小学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做自己力所能及且于国家有益的事,也就算不枉此生。”阎纯德说。
笔耕不辍,字有醇香释人生
阎纯德在做学问上的卓越成就誉满全球,但他的生活里远不止学术研究,还有文学和远方。
阎纯德与文学的缘分,从幼年便开始发端。在缺衣少食,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个黄河滩上曾沿街乞讨过的穷苦娃把文学当成了自己的精神食粮,他读《新儿女英雄传》《天山牧歌》,也读《复活》《把一切献给党》,迷迷糊糊做着写作的梦。从濮阳、开封,到北京,再到塞纳河畔和大西洋东岸,阎纯德一路走,一路读,一路写,最初是被老师贴堂朗读的周记、作文,后来是被贴在县城大街壁报上的诗,然后是刊发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的诗文,再后来是各种广为传颂的散文集、诗集,当年那个穷苦男孩的文学梦在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写日记、练笔的过程中实现了。
粗略统计,从1956年开始在《濮南报》上发表诗歌到如今,阎纯德已见刊的诗歌有近200首。1976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刊发的散文作品也仿佛是一发信号,昭示着阎纯德散文创作的辉煌。至今,阎纯德已发表了近200篇散文,且获得过澳门全球散文大赛第一届和第二届冠军、香港全球散文大赛亚军等。在法国任教期间所写的《在法国的日子里》《人生遗梦在巴黎》等散文集,记录了法国新鲜人文趣事,以及其所思所想,被称为中国旅游文学的先驱之作,为“文革”时代的国内文坛吹来一股清风,一度名列国内读书榜榜首。
已年逾八十的阎纯德依旧深爱着文字,依旧在文学的田壤里辛勤耕耘着。除了文革期间,阎纯德写日记的习惯从未间断,至今已有近千万字。未来的某一天,广大读者可能会读到他的《命运——我的自传》。他的长篇小说《老人与狗》也会如他所说能出来“晒太阳,见见世面”。对阎纯德来说,文字已经融入于他的生活里、生命里,难舍难分。
德厚流光,至纯至真引航向
作家金振林曾发文感念阎纯德,年长一岁的他称阎纯德为“兄”,以示对其高尚人格的崇敬。他写道:“纯德兄是我的贵人之一”“纯德是个性情中人”“这一切都应归功于热心助人为乐的纯德兄”……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庆本也曾发文向阎纯德致谢,称是阎老师帮他打开了一个学术新世界。
“人生在世,不仅仅要享受沿途的美丽风景,更要为大地添些花草,为社会做奉献!”阎纯德将这句话写入《女作家学刊》发刊词中,并告诫年轻教授们,办杂志要有奉献牺牲、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担任编辑的他也正是这样实践的,他常致力于发掘更多的学术新人,希望通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世界不但有“中国热”,更有“中国文化热”。
“世界很美是自然而然的,人生很美是奋斗得来的。”阎纯德这样寄语当代青年人。相比于他少年时期的苦难,当代青年人生逢盛世,也恰逢其时,当以奋斗之姿为人生作注,为中华添彩。
纯情挚意做学问,德厚流光书人生。他是阎纯德,一个长于研究,筚路蓝缕开辟学界新天地的学者;一个工于笔墨,以文字书写社会与人生的作家;一个德范馨香,发挥余热继续引领航向的良师益友。
阎纯德老师个人简介
阎纯德,1939年12月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学研究》《女作家学刊》主编等。曾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顾问等职。90年代初创办汉学研究所、主编《汉学研究》和“列国汉学史大系”,是中国汉学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出版《作家的足迹》《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瞿秋白》等10余部专著和《人生遗梦在巴黎》等散文、诗歌集多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