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相关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学校通过“政行企校”四方力量协同,构建起区域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成1200平米“新时代思政教育公共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并推动以理论学习筑基、仿真体验悟情和社会实践笃行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有效突破了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成效显著。基地被评为成都市新津区社科普及基地,入选四川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并联合西南财经大学申报,成为教育部 (川渝地区)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四方共建”:构建区域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学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在省内率先以“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方式,建立起具有职教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支持下,学校联合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联)、四川丝路职业教育研究院等行业机构,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1家院校单位,以及合作企业共同组建起马克思主义学院理事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理事会,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思政实践基地。通过基地下设的综合管理中心、一体化实践中心、产学研创新中心,推进“基地+课程建设”“基地+教学改革”“基地+学生活动”等,构建起“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校合作、企业参与”的联动育人机制。
“三课联动”:建成交互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通过推进“理论学习-仿真体验-社会实践”协同联动,构建起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知情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和实践广度。一是理论学习筑基。充分发挥主题教育馆的思想领航作用,立足学生思想困惑点,以“问题链-故事链-精神链”串联起展馆教学理论点,以教师“展厅讲解+专题讲授”、学生“资料研读+沉浸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二是仿真体验悟情。坚持数字赋能思政,建成“成都战役”“飞夺泸定桥”等虚拟仿真课程,使学生在集科技感、交互式和趣味性一体的仿真体验中,亲历革命历史、感知革命艰辛、感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三是社会实践笃行。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宣讲和志愿者服务等,用青春之声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精神伟力和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真正实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
“一体化运行”:促进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和首批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的平台优势,以“共同体”意识、“集成化”思路、“一体化”理念,聚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一是实现资源共享一体化。在“四方共建”机制上,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小平干部学院、成都市青龙街道等,签订实践教学基地深度合作协议,确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二是实现课程创新一体化。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点对点依托现场场域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线上远程实践课程共建共享,建成多门虚拟仿真课程组成的思政虚拟仿真体验中心。
思政创优:推进思政课铸魂育人落到实处
学校以“四方共建”模式,构建起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区域思政协作机制,实现育人机制创优。近五年培养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省级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2名,教师比赛获国家级奖项22人次、省级奖项30余人次,做到师资创优。思政微课获教育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四川)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都战役》获得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2门,达成课程创优。学生获综合素质A级证书逾300人次,近30名学生实践活动作品获省级奖项,多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以劳育人、以行铸魂”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入选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思政育人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育人成果创优。
辐射示范:提升区域思政教育影响力
五年来,学校主办了全国高职思政课名师(院长)论坛1次、四川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3次,对省内外22756名师生开展了思政教育实训;《搭建中高本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平台 助推成都职业院校纵向贯通协同育人》调查报告获市委领导肯定性批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成果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融媒体影响力50强,并被中国青年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