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启航仪式暨新时代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本次论坛以“教兴天下、育创未来”为主题,就未来教育、教育家成长、新时代校长如何引领未来教育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10万余人次参加论坛,线上线下互动,反响热烈。
论坛会议场景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洛、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项目负责人程晋升、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培养单位致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主持论坛。
周作宇在致辞中指出,引领校长思想成长,强化校长办学能力,提升校长综合素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型校长,为教育家办学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陈洛主张,要融会贯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焕发出教育家的磅礴能量;程晋升希望每一位教育同行者共同谋划未来中国的美好教育,以教育家情怀、企业家精神、工程师思维激流勇进;钟秉林强调,教育家的培养要有政治站位的高度,尊重教育规律的深度,因材施教的厚度,从四类课程、五项目标和六个结合入手,培养新时代的教育引领者。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致辞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洛致辞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项目“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负责人程晋升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致辞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为学员做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在《教育家的“样子”》的报告里,谢维和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勉励校长们:一是“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同时,他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希望校长们做好“定、静、安、虑、得”五步修身的功夫,做好成为教育家的身心修炼。李希贵在《艰难的道路上不会拥挤》报告里,主张大家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自己画像”。李希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十一学校的经典案例,从“以成长定义成功,不断否定并超越自我”“系统性结构化解决问题”“在两难中寻找第三方案”“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给自己一个笃定的价值观”四个方面,给有志于成为教育家的校长们提出了创新思维、系统思维、非线性思维和生态思维等四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转变与转化。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作报告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作报告
在“新时代校长如何引领未来教育”的圆桌对话中,北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人民教育》总编余慧娟、《中小学管理》主编孙金鑫,北师大教育学部苏君阳、张春莉、宋萑三位教授、博实乐教育集团院长王振权等嘉宾就“新时代校长如何引领未来教育”话题展开探讨,并与“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的”学员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圆桌对话:“新时代校长如何引领未来教育”
“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项目,是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发起的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现和培养一批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领袖人才。项目计划用十年时间,培养100位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刚健的理性思维、持续的创新动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自觉的责任担当的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长,由此带动和培养一批新时代的“未来教育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