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四个贯穿”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020-04-22 01:42:14 复旦大学 焦扬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领域,最重要的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高水平育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四个贯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四个贯穿”),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刻认识推动“四个贯穿”的重大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是构成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体系。推动“四个贯穿”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推动“四个贯穿”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得出的对教育事业规律的认识,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通过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确保高等教育始终沿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前进。推动“四个贯穿”是新时期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穿到育人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确保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实现全覆盖。 

第二,推动“四个贯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思想政治工作核心是做立德的工作,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才培养的各个体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三,推动“四个贯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管思想、管方向的工作,是在事关办学方向问题上站稳立场、保持教育初心使命不变的重要基础。推动“四个贯穿”,是保证人才培养各个方面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必然要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三条工作主线深入推动“四个贯穿”

推动“四个贯穿”,是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现。要把推动“四个贯穿”作为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中心工作来抓。

第一,加强“三线联动”保证“一线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要在学校党的三层组织架构体系中得到全面体现:第一层是校党委,是学校决策和运转的中枢,是学校制度政策的源出中心、动员部署的发令中心、监督落实的保障中心,是学校党的领导工作的“中心线”;第二层是院系二级单位分党委或总支,是学校工作落实和开展的基本单元,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工作承上启下的中场组织,是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的“中场线”;第三层是基层党支部,是党员师生的组织归属,是党联系、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基本纽带,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先锋组织,是体现党的战斗力的“生命线”。要把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四个贯穿”的要求在各个层级扎实贯彻,保证工作要求不落空,工作力度不衰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三线联动”实现“一线贯穿”。 

第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推动“四个贯穿”的一条主线,让思想政治工作变成“四个体系”一种内部的自我意识、自觉行动,是落实“四个贯穿”的重要抓手。要把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决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强化院系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台账和清单管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开展“三查三规”,通过对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申报情况、课堂教学和教材使用情况“三检查”,促进理论武装、阵地管理、人才培养“三规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第三,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干部和人才是学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中坚力量,是落实“四个贯穿”的工作主体。要推动党务思政和业务干部轮岗交流。把政治意识强、政治素质高的教师和业务干部选进党务思政干部队伍,把党务思政干部充实到业务管理岗位。加强“双肩挑”“双带头人”干部的思想政治培养,使他们强化政治意识、强化党的观念。有的放矢地推动“换肩挑”,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在党务岗位上进行锻炼,让这些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方向,强化宗旨意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责任意识、自觉履职担当。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突出政治引领,抓好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面上全覆盖。把政治引领贯穿人才工作全链条,在人才引进中把思想政治素质鉴定作为前置程序,在教学改革中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开展教师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素质的契机。突出“三关心一引领”的人才工作机制,做好人才的“生活关心、事业关心、思想关心”,在关心中加强“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吸纳,明确将骨干教师入党作为院系党委书记“一把手”工程。加强党支部建设,夯实政治吸纳工作基础。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党校对新引进人才和高级职称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全覆盖轮训,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培训主课。组织干部教师赴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实践考察,接受国情教育,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把校外挂职锻炼作为干部教师培养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激发报国热情。 

构建更高水平育人体系,把“四个贯穿”要求内嵌到办学治校各环节

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突破障碍藩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大学治理体系改革,为推动“四个贯穿”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动力。 

第一,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要求学校以育人为导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要构建谋划“大思政”的领导格局,把党建和思政工作放到学校层面总体谋划、统一部署。把思政工作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突破“各自为政”的业务工作区划壁垒,在“各司其职”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共同的目标加强统筹协调。构建体现“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融合发展。构建落实“大思政”的队伍格局,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校外导师、实践导师等队伍建设。构建保障“大思政”的氛围格局,抓好作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立足岗位转作风、做模范、促发展,践行初心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生动活泼、昂扬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好的作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感染。 

第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把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动育人质量的提升。 

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要在课堂教学中“明大道”“善教化”,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养成健全人格、树立高尚情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是贯彻执行学校教学科研任务、制定教学科研计划、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培养人才队伍的基层单位,是组织实施“四个贯穿”的基本单元。要加强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小组建设,强化经常性的教学研讨、相互旁听课程等教学质量建设机制,推广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三集三提”有效做法。强化教学督导的全面质量管理职能,教学督导在规范教学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教学纪律,落实教师课堂教学主体责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革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规范有效的教学管理及问责机制,严格落实随堂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和过程监管。强化教材建设和使用管理,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为重点,加强教材建设和选用工作,建设和形成一批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凸显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完善教材规章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和审查程序,形成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三,推动以育人为导向的评价改革。在以“四个贯穿”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创新中,要把人才培养摆在首位,把育人效果放到重要位置,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要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在校内评价和外推评价、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达标性评价和评优性评价等不同评价项目中严格师德要求。把师德要求前置到教师聘用环节,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审核,把教书育人能力作为教师聘用的考核环节。完善岗位考核评价,将教育教学工作的质和量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建立以教书育人贡献为核心内容的育人绩效激励制度。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对教书育人业绩与贡献的考察。优化人才计划评价制度,突出教书育人导向。完善推优评奖评价制度,突出荣誉奖励的教育教学价值导向。优化教学评价,建立学生评教、教学督导、教学展示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拓展育人评价内涵,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学术活动、实习实训、竞赛展演、书院教育、创新创业、生涯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心理辅导、就业引导等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纳入育人评价范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推动“四个贯穿”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