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8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下帷幕。历时2年,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等层层激烈角逐,最终我校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创下“挑战杯”开赛33年以来大工历史最好成绩。在本次大赛中,环境学院“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项目获全国特等奖,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航天轻质变刚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项目、机械工程学院“复合材料加工过程多传感器测试技术及加工质量预测方法”项目获全国一等奖,另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物理学院、环境学院三个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
“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团队
特等奖“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项目针对应用于疾病诊断和病原菌检测等领域的基因检测技术,围绕提高核酸扩增效率这一关键问题,开创性地设计了基于微米线性核酸轨道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缩短了体外核酸扩增和检测时间,有望满足临床和家用快速检测需求。
“航天轻质变刚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团队
一等奖“航天轻质变刚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项目着力解决航天复杂结构变刚度设计领域难题,提出新型变刚度设计理念,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力学进行融合,大幅度提升设计效率,以智能设计助力我国先进装备研发。
“复合材料加工过程多传感器测试技术及加工质量预测方法”团队
一等奖“复合材料加工过程多传感器测试技术及加工质量预测方法”项目面向复合材料加工损伤控制的严峻挑战,突破了多物理场信息高精表征、损伤多维信息定量评估等核心技术,有效避免损伤超差,保证复材构件整体性能。
自备赛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竞赛工作专项小组,建立校团委、科研院、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等多部门联动机制。校团委深入学部(学院)调研摸底,宣讲赛事内容及政策支持,加强与专家学者沟通论证,依托校内“攀登杯”科技竞赛培育近900件科创作品,在省赛中斩获10个特等奖、蝉联省“挑战杯”,最终6件作品满额推荐国赛。在决赛备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亲自部署、积极动员、现场指导,极大鼓舞了参赛团队的士气。校团委密切跟进项目进展,主动与学部(学院)相关负责同志、指导教师研究打磨项目,邀请校外专家“一对一”指导,先后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培训会、问答演练会20余次,配合制作团队视频,联系媒体宣传推介,全方位提升作品质量。
自备赛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成立竞赛工作专项小组,依托校内“攀登杯”科技竞赛培育近900件科创作品,在省赛中斩获10个特等奖、蝉联省“挑战杯”,最终6件作品满额推荐国赛。在决赛备赛期间,校领导积极动员、现场指导,极大鼓舞了参赛团队的士气。校团委密切跟进项目进展,主动与学部(学院)相关负责同志、指导教师研究打磨项目,邀请校外专家一对一指导,先后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培训会、问答演练会20余次,配合制作团队视频,联系媒体宣传推介,全方位提升作品质量。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国赛共有1507件作品入围,最终竞赛评审委员会就内地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49件、一等奖作品109件、二等奖作品320件、三等奖作品755件;就港澳地区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1件、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18件。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挑战杯”竞赛为牵引,通过校“攀登杯”科技竞赛等多元载体,选拔和培育科创作品,依托多部门联合打造的“三早”科技创新社团,构建起“氛围营造-项目培育-竞赛选拔-成果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为一流大学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巩固拓展此次竞赛成果经验,全面营造师生关注科创、热爱科创、投身科创的浓郁氛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奋力实现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加速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