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是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做好高等农林院校党建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好顶层设计、组织架构、输送农业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年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教师党支部加强党建引领,从乡村旅游规划到文化挖掘,再到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挥人才、科技、文教、党建等方面优势,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不断促进教师党支部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党建+项目”奏响乡村旅游“交响曲”
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注重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党员教师长期定点对接和服务当地村民及农产业,制定帮扶计划,建立有效沟通,形成资源合力,为巨口乡的九龙村、谷园村、村头村等地规划确定了更加契合当地村情村貌的特色古厝旅游项目,在农户们的自家房屋中打造民宿、特色餐馆,夯实巨口乡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为巨口乡后续旅游开发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出了乡村旅游发展新规划——打造成休闲、康养、观光、度假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让党组织“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
图片1
二、“党建+文化”奏响组织引领“圆舞曲”
一是加强文化熏陶,将日常的“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与探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从集中学习到自主学习,从线下面对面讲党课到屏对屏云党课,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创新性的活动载体,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大思政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到农村实地劳作,近距离接触农村农业农民,从政治觉悟、农业情怀、服务奉献等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元素中出发,培育学生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三是通过党建带团建,扩大各群团组织的力量一起服务乡村,如牵头组织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调查研究等等,挖掘农耕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植乡村振兴战略“软实力”。
图片2
三、“党建+科特派”奏响产业融合“进行曲”
洋后村曾经由于人口外流,成了典型的“落后村”。近年来,支部党员利用科技特派员身份长期指导村里各家合作社种植特色农产品,以“食用菌、桔柚、阳光玫瑰葡萄、水蜜桃”的培育种植为发展思路,实行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的运行模式,带动食用农产品产业发展,逐步推进农旅融合,实现新村风貌和农业产业相融合,强化文创营销(土特产营销、个性产品)、研学开发(采风摄影、长跑健步、采摘体验)配套服务。
图片3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